BTV養生堂田偉不可忽視的頸告

【byb.cn】?2012年4月21日、22日,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田偉教授做客北京衛視《養生堂》節目,為您帶來《不可忽視的“頸”告》!精彩節目,敬請收看~
?
嘉賓簡介:
?
?
?
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田偉
?
? 田偉,1959年生,1983年畢業于北京醫學院醫療系(北京大學醫學部)。1994年獲日本國立弘前大學醫學博士學位。1997年在北京積水潭醫院創建脊柱外科。2001年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約克大學研修行政管理。田偉同時還擔任全國青聯常委;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常委、秘書長;中華醫學會創傷分會委員;全國殘聯康復學會損傷委員會副會長。 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脊柱外科主任、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創傷骨科研究所所長、美國骨科學會(AAOS)會員、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央保健委員會會診專家,全國青年科學家協會副會長,北京市九屆政協委員。
?
? 田偉曾被評為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抗SARS工作先進個人,2003年榮獲全國優秀院長稱號[1]。
醫學理念
治病先從大方向說,應該有科學觀念,應該用科學手段來治療,但不是得什么病都能治好,因為科學也有局限性,不能因為病難治而放棄科學觀念,去拜佛去找巫醫造成很大損失。
?
? 從脊柱外科來講,不能簡單地將手術與按摩對立起來。有的病人需保守治療,有些人需手術這都要科學判斷。按摩對一部分病會起到減輕作用甚至有效。但不等于所有病人都可按摩,有些是明顯禁忌的,如椎管內壓迫,嚴重的椎間盤突出,嚴重的頸椎病、椎管狹窄都不適合按摩。
?
? 很多人都知道缺鈣,并將所有的骨病與缺鈣相聯系。其實骨質疏松首先是一種骨質退化,一方面由遺傳基因決定,另一方面由于老年人胃腸吸收下降,運動能力下降。還有一些骨病并不是骨質疏松,但也是退化的另一種表現,有些人基因不好,骨質很易變壞。但遺傳基因好的人也會因軟骨磨損變硬變薄及龜裂,出現慢性炎癥狀態,長出骨刺造成關節疼痛,活動受限。如病變在脊柱除了疼痛還會壓迫神經。所以老年人的關節及脊柱外科疾病并不是單一的缺鈣。
?
? “西醫外科大夫一定要開刀”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其實通過保守治療、服藥、臥床、牽引等60—70%的脊柱外科病人能好。另外一部分病人病情嚴重保守效果不好,而手術更能達到良好效果就應選擇手術這種有效的治療與科學的方法。很多病人認為手術風險很大,其實保守也有風險,如保守過程中也會有病情加重的嚴重后果,按摩、牽引都會有風險,就連服藥(包括中藥)過程也會有副作用的風險。而現代脊柱外科手術方法已明顯減少了手術風險。
??????? 醫療前沿
??????? 醫技特長
擅長上頸錐的不穩定手術治療,脊柱側彎的矯正;擅長于各種脊柱微創手術,腰椎管狹窄,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疾患,脊柱的外傷骨折的治療,脊柱韌帶骨化癥的治療和椎管內腫瘤的治療;擅長于采用微創及鏡下手術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腰椎滑脫癥、頸、胸、腰椎外傷骨折、韌帶骨化癥的治療。
?
有一個小方法,可以檢驗您是否老了:枕著一個軟枕頭在軟床上睡一宿。您是否越睡越累?起床時腰酸背痛?這說明,您該注意保護自己的頸椎啦!每個人都可能會得頸椎病,一定不要掉以輕心。 4月21日、22日,北京衛視《養生堂》為您邀請到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田偉教授,為您講解《不可忽視的“頸”告》!
?
???? 頸椎一共七節,支撐著至少17斤的頭顱重量,一旦頸椎出了問題,就可能出現如下癥狀:
?
??? 脖子的肌肉發達,頸椎就不容易出問題。想象一下斜拉索大橋,拉索夠結實,橋才耐用。怎么鍛煉我們的頸部肌肉呢?看看圖中姑娘的姿勢,“對抗訓練”,頭和手對抗運動,可向前后左右四個方向對抗鍛煉,循序漸進。更多內容,敬請收看本期節目。
?
養生堂主持人:悅悅
本期嘉賓: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田偉)
分享卓別林的精典之作-摩登時代
觀眾互動
哪種睡姿正確?
觀眾與嘉賓互動
田院長提醒:最后的睡資是側位
圖片中的幾種方式都容易造成頸椎問題
人的頸椎有7節,那么長頸鹿的脖子有幾節?答案是7節
鯨沒有脖子
需警惕的頸椎病癥狀
目前比較常見的頸椎病問題是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
現場觀眾互動
如何判斷脊髓型頸椎病
?
- [視頻-講座]養生堂王衛國保護人體生命樞...09-18
- [視頻-講座]這款美鼻神器真有那么神?05-24
- [視頻-講座]健康之路溫建民繭子背后有隱...04-26
- [視頻-講座]健康之路王霄智齒需要拔嗎04-10
- [視頻-講座]養生堂郭偉怕冷背后暗藏腦梗...02-07
- [視頻-講座]健康之路王傳林致命的傷口狂...11-14
- [視頻-講座]健康之路王傳林致命的傷口破...11-13
- [視頻-講座]健康之路范學順便血就是痔瘡...10-31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