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高等教育在改革中快速發展

張伯禮指出,教育是中醫藥傳承的載體,教育規律是中醫藥傳承的規矩,按照教育科學規律進行中醫藥教育,是中醫藥事業傳播傳承、進步發展的有效途徑。中醫藥專業的課程體系經過30年的不斷研究、改革、實踐,在知識結構搭建、內容充實更新、課程之間銜接、學術領域拓展等方面得到了科學合理的發展,已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點的課程體系和運行模式。
張伯禮在采訪中表示,目前中醫藥高等教育雖然有了較快發展,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應培養學生熟練掌握中醫臨床思維模式和方法。
他說,中醫臨床能力的集中表現是審因辨證、處方用藥的能力。熟諳中醫理論的基本原理,建立中醫辨證的思想方法,會認證、識藥性、循配伍是提高中醫臨床能力的基礎。因此,必須突出學生中醫理論體系的知識構建,重視多訓練、多實踐,多讀前人醫案。幫助學生在學習基本原理、理法方藥的過程中體悟、掌握中醫的整體觀、辨證論治,建立中醫臨床思維,奠定中醫臨床能力的基礎。以病案為載體,圍繞中醫理論的知識點及基本原理反復講授、反復討論,在授課中建立學生的中醫思維能力;以臨證為載體,反復體驗中醫理論的使用價值及實踐意義,在實踐中掌握學生的中醫臨床思維模式和方法。醫案是中醫臨床的實錄,能直接地反映醫生的臨床思維,讀醫案對于學生盡早建立臨床思維不失為一個有效途徑。
要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他說,中醫藥教育的實踐教學模式需要進一步探索和完善,其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在內容的相應融合上需開展深入的研究和實踐。因而必須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做好臨床實踐教學基地建設。這就要求增加實踐教學時間,更新實踐教學內容,提高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比例,增設科研性專題實驗;改革實踐教學方法,提升實驗教學效力;落實開放實驗室制度,搭建學生自主實驗及科研實踐的平臺。
?????? 同時建設一支學歷層次高、臨床技能好、教學能力強、職業素養好的教師隊伍。做到理論教學與臨床實例相結合,在教學查房過程中提高學生臨床實踐能力;重視臨床教學基礎設施建設,從設備、圖書、場地、網絡等方面為臨床教學提供優良的物質平臺。
要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他說,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中醫藥人才,是推動中醫藥事業不斷發展的重要任務。目前,中醫藥院校的學生創新能力比較薄弱。因此,要轉變教育觀念,扭轉教育思想中不利于創新人才培養的價值觀、質量觀、人才觀,牢固樹立創新教育、素質教育、終身教育、開放教育和個性教育的新型教育觀念。
??????? 要營造創新教育的良好環境,做好制度保障、組織保障、師資保障。要改革教學方法。積極推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通過啟發與討論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從中體悟獲取知識與能力的動力,逐步形成質疑與探索、嚴謹與科學的創新精神與能力。
????? 要改革學習評價方法。研究并實施知識、技能、職業素養、能力水平等多方面的學習成效評價體系。重視形成性考核的有效執行,加大形成性考核的成績權重,通過平時的學習、討論、訓練、實驗等學習效果記錄,多點采集、整理學生學習全過程的信息,客觀、全面地評價學生,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展示個性、調動創造潛能,促進學生主動增強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
要融合知識、實踐、創新,優化中醫藥教育模式。
張伯禮認為,目前中醫藥高等教育在教育科學層面的探索規律上還顯薄弱。這種規律的研究不能僅僅限制在中西醫課程的比例上、開設多少技術類課程或文獻類課程上,研究的著力點應是如何幫助學生在中醫藥領域中進行深度學習,使之在感情上、智力上、能力上成為一個中醫人。
?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