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V養生堂楊甫德為心靈開一扇窗

?
人類的祖先本來是用面部表情、肢體語言和簡單的幾種聲音(如類似動物的吼叫聲)來表達心理活動、達到交流目的的。隨著智力的發展,語言越來越豐富,謊言也出現了。但肢體語言因為普通人未經訓練無法掩飾,因此肢體語言更能反映一個人內心真正的想法和感受。
?
芝加哥“嗅覺與味覺醫療與研究基金會”專家艾倫·赫希說:“人在講謊話時,鼻子的勃起肌便會充血腫脹。我們稱這種現象為皮諾曹效應。”他指的是卡洛·科洛迪童話《木偶奇遇記》主角皮諾曹每次撒謊,鼻子就變長。
?
赫希又說:“腫脹后,鼻子跟著發癢,迫使撒謊者搔癢、擦鼻或摸鼻。”
?
他和伊利諾伊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家查爾斯·沃爾夫指出,他們分析克林頓1998年8月17日向大陪審團供證的23分鐘錄像片段,發現克林頓在否認跟萊溫斯基有染之際撒謊:臨床可接受的23種欺騙指標竟然出現了20種。
?
您知道鼓掌、頓足、搓手、垂頭、捶胸、擺手、雙手外推、雙手外攤、搔頭或搔頸、搓手、拽衣領、拍頭、聳肩、雙手枕在頭下、一只手托著下巴、噘嘴、撇嘴、皺眉這些小動作分別代表什么心理活動嗎?
?
肢體語言可以反映出人的心理活動,也能反映出焦慮情緒。可以說焦慮無處不在。但是可能很多人并沒有意識到自己是處于焦慮情緒中的,很多肢體語言和反應就是焦慮的外化表現。比如有些焦慮的人還會表現出消化道反應,說不舒服就不舒服,這就叫腸應激反應,但是腸道檢查沒有任何問題,這是焦慮導致的胃腸蠕動加快。比如開會特別安靜,有些人越怕出聲音,肚子越開始咕嚕咕嚕叫,這就是焦慮導致的。還有談戀愛的男女在一起,經常會做一些小動作,比如摸頭發、摳手、玩手機、眼睛不知道往哪兒看好等等,這都是焦慮的表現。很多學生考試開始前五分鐘手發抖、手心出汗,明明會做的題也不會做了,嚴重時甚至出現“暈考”。這些都是焦慮導致的。
?
焦慮的發生往往是綜合因素,比如一般存在大腦功能的異常,尤其是某些神經遞質,如:五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這些因素叫生物學因素,多半跟遺傳和自身素質有關系。
?
當然很多情況下,焦慮情緒都是由于后天因素導致的。心理學家佛洛依德認為一個人發生焦慮的兩大決定因素,第一是可能存在外界壓力;第二是內心一定會產生一種無法應對的感受的時候才會出現焦慮,如果發生一件事情覺得自己能夠應付的時候,往往不會焦慮,當一件事情自己無法處理的時候,才會出現焦慮。所以焦慮的出現都是對結果的不確定、不把握。
?
經常焦慮的人,一定是性格比較敏感的人,自我要求比較高的人。實際上真正焦慮的人,往往是成績比較好的人。這樣的人為什么會焦慮?是因為他們總擔心維持不了當下的好的成績,比如第一名的人往往會擔心自己下次還會不會是第一名,倒數第一名就不會有這樣的擔心。或者一個人對自己要求很高,總是怕自己在別人面前出丑,但實際上人們可能并沒有那么關注你。往往一個人內心期望值越大,壓力越大,越容易出現焦慮情緒。
?
每個人都會有焦慮情緒,如果只是偶爾出現,而且自己調整能夠緩解,不一定要去看病。
?
如果程度比較輕,可以首先采取心理干預的方法,可以進行心理咨詢或心理治療。做一些放松活動,到大自然中,改變對生活事件、挫折、壓力的看法:尋求家人、朋友的幫助等。
?
如果長期處于焦慮狀態下,自我心理調試還不見好,可以接受專業的心理治療。首先是支持心理治療:包括勸慰、鼓勵、適當的保證、對患者的軀體癥狀進行清晰而令人信服的解釋。第二種就是進行認知行為治療:很多人存在認知歪曲:容易把模糊的刺激解釋為威脅,容易過高估計消極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或者是災難化思維。針對這種情況現在多用“系統脫敏”的技術:如果患者的焦慮癥狀與某些確定的情境有關,找出患者的焦慮癥狀是由情境中的哪些關鍵因素造成的,進行系統脫敏。
?
如果這些方法還不能擺脫焦慮情緒,中重度以上的焦慮需要藥物治療。當前國際通用的方法,是藥物和心理聯合治療最有效。
?
小游戲
焦慮障礙造成經濟負擔
非語言占信息傳遞很大的比例
名人的肢體語言
抑郁癥
系統脫敏訓練
目光
?
?
- [視頻-講座]養生堂王衛國保護人體生命樞...09-18
- [視頻-講座]這款美鼻神器真有那么神?05-24
- [視頻-講座]健康之路溫建民繭子背后有隱...04-26
- [視頻-講座]健康之路王霄智齒需要拔嗎04-10
- [視頻-講座]養生堂郭偉怕冷背后暗藏腦梗...02-07
- [視頻-講座]健康之路王傳林致命的傷口狂...11-14
- [視頻-講座]健康之路王傳林致命的傷口破...11-13
- [視頻-講座]健康之路范學順便血就是痔瘡...10-31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