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V養生堂付國兵身有千千結

人老先老腿,腿上的筋結多了會引起很多的問題,不僅僅是外科疾病,很多內科疾病也和腿上的筋結有關。
膝關節是人體最復雜的關節,膝為腿部主要肌肉的肌腱的匯聚維絡之處,中醫認為"膝為筋之府”,但在我們膝關節髕骨的下方,有內外膝眼二個穴位,這二個地方往往是膝關節勞損最先出現筋結的位置。
我們可以用手指在內外膝眼二個位置按揉,會發現手下有咕嚕咕嚕的感覺,膝關節過伸或勞累后疼痛,這就是筋結。膝眼筋結比較嚴重的人,通過外觀就可以觀察出來,大家可以把膝關節伸直看一看,如果膝眼是凹陷的,說明你的膝關節還可以,如果你的膝眼鼓起來了,摸到了硬硬的筋結,并且按著還有些疼,就說明膝關節退化的比較嚴重。
這種筋結其實是一種脂肪墊損傷。脂肪墊是人體的減震墊,坐轎車和坐拖拉機最大的區別就是震動,膝關節也一樣,跑跳走都要用它來減緩膝關節震動,特別是下臺階,它所承受的壓力更大,由于外傷或者是長期摩擦引起脂肪墊充血、肥厚并發生炎癥,與髕韌帶發生粘連,從而使膝關節活動受限。
我們在正常行走或在上下樓梯時,突然感覺膝關節吃不住勁,腿發軟,差點跪下,有時候還會引發意外。我們把這種現象稱作"打軟腿”,又稱"腿打軟”、"膝蓋打軟”,但是問題卻不在膝蓋上,而是股四頭肌出現筋結,肌肉力量減退,是膝關節退化的前兆。所以如果頻繁的出現"打軟腿”的情況,就要及時去醫院檢查是不是出現了膝關節的退行性病變。
股四頭肌是伸膝關節的力量來源,舉個例子說不經常鍛煉的人爬山時間長了會腿抖,這也是股四頭無力的表現。股四頭肌缺乏鍛煉,時間長了,股四頭肌肌筋的髕骨兩側就要出現筋結了,那時就不是打軟腿了,就該關節僵硬打不彎費勁了。
有兩個腿部的抻筋方法,對于延緩膝關節退化很有作用。
1、內收外放:坐在椅子上,雙手合掌相對放在兩腿之間,雙腿盡量內收夾緊,雙手盡量外展,持續對抗10秒鐘;再將雙手放在大腿外側,雙腿外展,雙手內收持續對抗10秒鐘,重復20遍。
2、雙足爭力:坐位,雙足跟交叉,下腿向前伸,上腿下壓,相互爭力堅持10秒,雙腿交替交替重復20遍。
很多人都有抽筋的經歷,我們平時說的抽筋,就是筋縮,肌肉的攣縮,小腿抽筋比較常見,年輕人多發生在劇烈運動之后,老年人則夜里多見。
小腿抽筋在醫學上稱之為腓腸肌痙攣,發作時非常疼,能摸到一個很大硬結,持續時間大多由數秒鐘至數分鐘不等。現在一說抽筋就是缺鈣,其實這是片面的,缺鈣只是抽筋的一個原因,其實抽筋的原因很多,缺鈣、受涼、局部神經血管受壓都能引起抽筋,但是抽筋也有可能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一種表現。尤其是有心血管病、腦中風、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家族史的中老年患者,當出現下肢酸痛、抽筋、行走不利等癥狀時,應當首先排除臨床最為常見的動脈粥樣硬化或糖尿病引發的下肢動脈閉塞癥。
如果經常在夜里腿抽筋,首先要做的是檢查被褥。很多人睡覺時喜歡把被子捂得緊緊的。但是特別在仰臥的時候,被子可能壓住足部,這樣使腓腸肌和足底肌肉緊繃。緊繃的肌肉很容易發生痙攣。只要將被褥拉松一些就可以了。
發生腿抽筋,可以馬上用手抓住抽筋一側腳的大腳拇趾,然后慢慢將腳掌向自己方向拉,這樣可拉伸腓腸肌,再慢慢伸直腳,然后用力伸腿,就不抽筋了。但是很多人身體柔韌性有限,無法在伸直腿的情況下夠到大腳趾,這時可以用趾點承山的辦法來緩解抽筋,用一側的大腳趾放在痙攣腿的承山穴下,用腿部自重點按約1分鐘。
雙足互踩:容易痙攣的腳在下,腳掌平踩住另一腳的腳后跟,然后足跟后壓,使小腿肌肉有牽拉感并持續10秒鐘。
有一些內科疾病確實和我們的腿部筋結有關,有一種中老年常見病可以通過腿部筋結及早發現,及早預防。
腿部有個穴位叫地機穴,地機穴屬足太陰脾經,其位于陰陵泉穴下3寸。這是一個很容易出現筋結的部位。如果您輕輕點按這個位置就出現較為嚴重的疼痛感,這說明您的血糖可能出現了問題,有患糖尿病的風險,或者已經是糖尿病階段了。隨著病情發展階段的不同,筋結由軟變硬,疼痛由輕到重。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平時沒事的時候可以多檢查一下自己的地機穴附近是否有筋結,如果有的話一定要及時檢測血糖。
平時可多點揉這個位置,預防糖尿病的出現,調整胰腺功能。
膝眼
脂肪墊
屈指點按
半蹲壓腿
股四頭肌
雙足爭力
內收外放
指點承山
雙足互踩
架膝側推
叩擊腿側
地機筋結
- [視頻-講座]養生堂王衛國保護人體生命樞...09-18
- [視頻-講座]這款美鼻神器真有那么神?05-24
- [視頻-講座]健康之路溫建民繭子背后有隱...04-26
- [視頻-講座]健康之路王霄智齒需要拔嗎04-10
- [視頻-講座]養生堂郭偉怕冷背后暗藏腦梗...02-07
- [視頻-講座]健康之路王傳林致命的傷口狂...11-14
- [視頻-講座]健康之路王傳林致命的傷口破...11-13
- [視頻-講座]健康之路范學順便血就是痔瘡...10-31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