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女人為何不易得癌?

?
癌癥在一定意義上很可能就是“活不下去”這種心理語碼的軀體化。然而,會有很多人說:誰不愿意活下去?我們說,是的,絕大多數人是愿意話下去的,包括絕大多數癌癥患者在治療中都表現出很強烈的求生欲望與戰勝疾病的決心。但是,對于有些癌癥患者來說,在顯意識中,他(她)確實是一方面很想活下去,另一方面潛意識中又壓抑著“活不下去”的苦悶。正如上面講到的這位女性,她在生命的最后階段不止一次大聲說,她不想死,她要活下去。但同一個她,又在內心壓抑著“活不下去”的潛意識。
?
人的心理就是這樣對立統一著。人在特別痛苦郁悶時會有“不想活”的內心沖動。當這種內心沖動一旦軀體化為“癌癥”時,他也許后悔也許不后悔。但不管怎樣,有時后悔也已經晚了,軀體化的疾病有時不可逆轉。
?
又是一位女性,丈夫在有了第三者后與她離婚。離婚后丈夫很快與第三者再結婚,這對這位女性是毀滅性的打擊。她過去身體一直不錯,卻在離婚后的不長時間患了癌癥。得知她病危的消息后,滿懷愧疚的丈夫夫立刻回到她身邊,除了求醫問藥付出巨額花費,更重要的是陪在她身邊度過了生命的最后一段時日。據親屬說,這位女性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了,但丈夫最后的守護與愧疚讓她得到了極大安慰,離去時很安詳很滿足。
?
熟悉她的人都知她的癌癥是因為婚姻失敗后“痛不欲生”造出來的,“以前好好的,離婚沒多久就得癌癥了”。許多人說她真夠傻,為了婚姻把命也搭上了,很不值得。然而,如果真正進入這位女性的心理,我們會發現,在有些時候死亡比某種精神上的痛苦更容易接受。人們常說的“死是一種解脫”,在《破譯疾病密碼》的意義上還是一個特殊的公式。如果一個女人將一生的幸福系于婚姻與家庭,她曾為這個家庭做出了種種奉獻與犧牲,她把這個婚姻看成自己人生成敗的主要價值評價,看成自己的人格、尊嚴與驕傲,那么,當她遭受失敗的打擊時,她肯定難以面對。
?
人是有心理防御機制的高級生命。心理防御機制的軀體化就是制造疾病。當一個人“活下去”顯得比死亡更難更痛苦時,潛意識就可能會造出癌癥這樣的“不治之癥”。
?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