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兒童心理學家:電視制造“腦殘”

?
寶爸寶媽如何PK“狼外婆”
?
第一招、無規矩不成方圓
?
“寶寶在3歲以前,注意力和視覺發展還不夠完善,父母一定要控制寶寶看電視的時間,最好是在20分鐘左右。同時,不要挑選過于復雜的電視節目, 畫面轉換也不要過于頻繁,因為畫面變動太快不利于孩子辨識。總之,父母應當盡量陪同兒童觀看那些畫面柔和、語速較慢的材料。”曾細花博士談道:從外語學習 角度來看,電視還是有些自身優勢的,所以家長不妨讓寶寶看看迪士尼神奇英語和其他類似經過科學設計的電視節目。這些節目可以提供孩子標準的語音輸入,在觀 看過程中父母宜多提些問題,與寶寶進行互動交流,畢竟看電視只是學習的手段而非終極目的。
?
寶寶3歲以后,看電視的時間可以稍微放長一些,但在這一階段父母更需精心挑選電視節目內容,因為3歲以后寶寶的模仿能力逐漸增強,內容不健康的 節目易對寶寶的行為發展產生不良影響。譬如暴力性的節目就可能導致寶寶產生攻擊性行為,所以寶爸寶媽要對節目內容嚴格把關,讓寶寶多看些健康向上的節目。
?
“其實,關鍵就在于從小給寶寶建立個規則,給寶寶講道理哪個時段可以看什么內容,等3歲以后寶寶就可以明白。”曾細花博士不贊成完全禁止孩子看 電視,主張父母和寶寶一同去挑選,給寶寶說好規則為什么只能看半個小時,怎么樣去看。民主的環境很重要,規則制定后的堅持也很重要,這一切有助于形成寶寶 自身的約束力。同時,曾博士還建議家長多與老師、鄰居、社區配合,充分利用一切資源來開展寶寶感興趣的活動,當寶寶全身心參與進來的時候,必然會降低對電 視節目的依賴性。
?
第二招、給“狼外婆”找個替代品
?
整天坐在電視機前,寶寶不愿意動手動腳,漸漸就形成懶惰、不愿主動做事情的心理,導致寶寶不愿意運動、不愿意學習,影響身心健康。為了讓寶寶健康地發展,專家建議,父母可以從多方面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給“狼外婆”找個替代品,以避免電視占用寶寶絕大多數時間。
?
“可以多買一些有顏色的書畫給寶寶看,并在家里放一些舒緩的音樂代替電視;經常帶寶寶到戶外看看花草,鍛煉寶寶的眼球,加快視力的發展,并呼吸 新鮮空氣;無論是在寶寶睡覺還是醒來的狀態下,都不要抱著寶寶看電視,更不要讓寶寶的眼睛對著電視;多和寶寶在家里做一些游戲,增加家庭樂趣;培養寶寶做 一些家務,比如幫媽媽剝豆子、收拾碗筷等;減少寶寶單獨在家的機會,可以邀請一些小朋友到家里玩,或讓寶寶上托兒所等,以免寶寶孤單而在心理上產生對電視 節目的依賴。”曾細花博士特別提醒,想要讓寶寶減少看電視,父母首先應該以身作則,在寶寶未睡覺的時間里,父母每天看電視的時間不要超過2個小時。
?
第三招、提升寶寶創造力———“點石成金”
?
在曾細花博士看來,創造力本身就包含很多方面,其中自主選擇性非常重要,同時足夠的探索環境、足夠的安全感也是進行自主安全探索活動的要素。嬰 幼兒時期是寶寶感覺統合發展階段,在3-6歲的時候父母可以試著帶寶寶蕩秋千以促進寶寶的平衡感;也可以讓寶寶玩玩沙畫,在促進寶寶觸覺發展的同時,變動 的圖形創造還利于激發寶寶的創造力。7歲以后是邏輯思維發展的階段,寶爸寶媽可以采用討論、物體引導的方法,讓寶寶想象事物的不同用途,進行開放式思維培 養。同時,李志厚教授還特別為寶爸寶媽支招,可以帶孩子玩釣魚問答、擊鼓傳花、未來生活設計、價值澄清、B IN G O、寓言故事創作、突發事件應對等游戲,對提升寶寶的創造力好處多多。
?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