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事件>> 中風患者過半“抑郁”

中風患者過半“抑郁”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12-12-1 08:30

  【byb.cn】?(來源:南方日報)簡先生原在外貿公司做報關員,屬于高薪白領,但工作壓力巨大,長期與邊檢、客戶打交道,跑海關、忙應酬,經常半夜三更都在工作或去工作的路上。

?

  某一日,簡先生忽然昏厥倒地,接著就住院近一年。原本有一點積蓄也花光了,由于醫生建議不能過度勞累,原本報關員的工作也不能做了,簡先生由此加入了失業大軍。

?

  由于身患中風,他的妻子也與他離婚了。簡先生一下子陷入了惶恐之中,姐姐送他去心理治療,得出的結論是“抑郁,對生活完全沒有自信”,目前他在醫院住院進行中風康復治療,醫生建議他應該出院,才更有利于康復,但是簡先生不愿意出院,“他害怕出去面對社會,而且一旦出院,我們也找不到人照顧他了。”他姐姐如是說。

?

  簡先生只是眾多患者中風后的一個縮影。據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腦病科主任醫師林興棟介紹,卒中入院后1-2周伴發抑郁的患者比例可高達41%。篩查結果顯示,神經內科門診患者中,卒中患者占44%,在這些卒中患者中,伴發抑郁的患者高達50%。

?

  “中風病人感覺到悲傷是很正常的。”林興棟表示,大約一半的中風患者在患病兩年內有抑郁表現,這可能是腦損害的直接結果,也可能是人對重大疾病的正常反應:覺得自己不再健康,不再完整,形同廢人,非常沮喪。

?

  據介紹,在中風剛剛發生,意識開始恢復的時候,中風患者會不敢相信這個殘酷的現實,而在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治療后,開始接受自己是中風病人的現實。這時可能有兩極分化的心理狀態:有的病人開始積極求醫,希望醫生能夠提供一些“特效治療”,盡快治愈自己的病;有的病人自暴自棄,情緒暴躁,不配合醫生的治療和家屬的被動康復訓練。

?

  而失語和偏癱的狀態卻可能加劇病人的煩躁情緒。當病人從醫生那里知道中風不可能有特效的治療后,可能情緒會極度低落,這時就需要家屬的安慰,防止抑郁情緒的發生。病人進入康復期后,一般對自己的疾病和身體狀況已經有所了解,病人會變得非常敏感,非常注意家屬的情緒和態度的變化,會對自己訓練的進步大喜,也會為訓練的退步而大悲。

?

  林興棟表示,了解病人的心理問題,及時解決他們的心理障礙,對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有很大的幫助。要讓中風病人盡快走出抑郁,要關注病人病后的精神狀態,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