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視頻-講座>> 央視百家講壇羅大中大國醫之朱丹溪

央視百家講壇羅大中大國醫之朱丹溪

byb.cn
[視頻-講座] 作者 :BYB.cn 日期:2012-12-29 08:57
【分頁導航】

?

  【byb.cn】 2012年10月21日-10月23日,中醫學博士羅大中做客央視科教《百家講壇》欄目。為您帶來大國醫系列故事之朱丹溪。共3小集,精彩節目,敬請收看~

?

  主講人簡介:

?

byb.cn

羅大中

?

  羅大倫,原名羅大中,中國健管家服務提倡者,目前參與創建“當歸中醫學堂”,致力于向年輕的父母們傳播和普及中醫育兒智慧,羅大倫擔綱當歸中醫學堂的課程研發,并親自擔任主講老師。羅大倫還是北京中醫藥大學診斷學博士,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后。他還曾任北京電視臺《養生堂》節目主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主講嘉賓,主講《大國醫》。

??

  人物著作:

?

  書籍:《古代的中醫》(涉及醫生:李東垣,朱丹溪,繆希雍,喻嘉言,傅青主,徐靈胎,王孟英) 《神醫這樣看病》(涉及醫生:錢乙,黃元御,張景岳,吳鞠通) 《這才是中醫》(涉及醫生:張錫純,李中梓,薛立齋,許叔微) 《陰陽一調百病消》出版時間202-4-1  DVD:《這就是中醫,2011年《漫畫中醫系列》。

?

?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大國醫朱丹溪雖然直到四十歲才開始學習中醫,但由于他的勤奮和刻苦,師從名醫,所以醫術大增。學成歸來的朱丹溪回來后不僅治好了老師的病,而且正式開始了他的行醫生涯。這期節目中就為大家介紹了朱丹溪的從醫過程和遇到的困難與機遇。

?

  元代一代醫宗朱丹溪到四十歲才開始學習中醫。

?

  元時,浙江義烏一個縣令喜歡搞神廟,他說只有修了岱宗祠,沒敢行動。因為這個縣里有一個人對這事態度他還不清楚。他找來這個談話。這人是二十多歲的小伙子。他先營造神秘氣氛。你知道生死是誰管的嗎?我告訴你是泰山神。這是高度機密,只告訴你一個人。這小伙子說,這不是胡扯嗎?我們的生命是上天給的。需要向它們膜拜嗎?現在饑荒,百姓吃不起飯,如果神仙有神通的話,叫百姓先吃飽再說吧。縣令啞口無言。這事黃了,這事倒奇怪了,一個小伙子居然一句話阻擋了這個荒謬的事。這個小伙子就是朱丹溪。

?

  義烏南有小溪,叫丹溪,朱丹溪1281年就出生在這里。父親是忠厚之士,母親是書香后代。當時取名叫朱震亨。后來因為尊敬叫朱丹溪。他讀書讀得好,日記千言。但是讀書順利時,他突然放棄了科舉之途。原來十五歲那年父親病故了,“因追念先子之內傷……一皆歿于藥之誤也。”是被庸醫誤治身亡的。去世的還有大伯與叔叔,都因為誤治而去世。古代許多名醫都是因為父母有病走上行醫道路的。朱丹溪是例外,他刺激走上了另外的道路。為什么呢?

?

  因為這家里主要男人都去世了,家庭會遭到周人的欺負。有財有勢的都欺負他家。這時,朱丹溪只15歲,只能挺身而出,性格變了,他變成尚俠氣,暴躁。常常去告狀。一定要鬧到天翻地覆,解決才為止。時間久了,大戶人家受不了,都不敢欺負他們家了。上下搖手相戒,沒人敢來欺負。后來,周圍人看到他擅長打抱不平,常常有人來找他來解決事。他非常高興,于是他常常去幫人打官司。時間長了,朱丹溪就被推舉做里正,這是相當于街道的頭目。他就開始做了里正。他更加容易出頭了。當地縣令也因此得在乎他了。22歲時,有稅叫包銀,急如星火。到義烏這兒,當地郡守發現那么多人只交了兩個人的。一打聽就知道是朱丹溪在帶頭搗亂。郡守惱火,召來朱丹溪,這不是簡單的法令,你不怕掉腦袋嗎?朱丹溪說,“守為官,頭固當惜,民不愛也。”您的頭值錢,我們不愛惜。這個包銀一旦形成制度,代代都得交,這是壞事呀,非要干嗎?我家有房子,你收去,幫百姓交了得了。郡守也明白道理,竟不能屈。最后朱丹溪的這地方果然只交了兩個人的稅。這時朱丹溪有三個特點:一是胸懷正義;二是敢作敢為;三是前途渺茫。朱丹溪未來到底做什么,他也不清楚。他一直度過大半青年時代,到三十歲了。與中醫還一點關系都沒有。這一年母親病了。母親辛苦,因為男人們都死了,她要照顧許多孩子,勞累,患了病,叫脾疼。有兩個特點,一是痛苦,二是病程長,持續幾年時間。當時請了醫生來,眾說紛紜,朱丹溪也茫然。他甚至懷疑父親去世時的情景又要出現了。他買了《黃帝內經》開始自己看,想自己解決這病。看了三年時間,才有一點心得,再看兩年,這時他給母親開方子,結果把這病就治好了。朱丹溪說:“因母之患脾疼,眾工束手,由是有志于醫,遂取《素問》讀之,三年似有所得,又兩年,母氏之疾,以藥而安。”他用自己的行動來詮釋了什么是孝。為人子者不可不知醫,因為父母一天天地老,會出現許多情況,一定要知道這是怎么回事。這是孝順的表現。這時,朱丹溪的年齡到了35歲了。因為他讀《黃帝內經》只是為母親治病,又回去做里正了。

?

  朱丹溪怎么成為中醫大家呢?來了一位高人,是許文懿。是宋代朱熹的四傳弟子。開始教程朱理學。江南震動,許多人去學習,達到數百人之多。朱丹溪也聽到這個消息,立刻也背起包袱到八華山報名。36歲的人了還去學習是不是太大了?原來這時朱丹溪一定在思考人生路怎么走呢。再不做點什么就晚了。可是怎么走呢?困惑中,就去找許老先生了。去之前,說“丈夫所學不務聞道,而唯俠是尚,不亦惑乎?”不想聽說真正的道理,而天天行俠,不是很困惑的事嗎?說明他正在反思自己了。他收獲很大,許老先生講課講得透徹。朱丹溪聽了深受震動。一邊聽課,一邊回想人生,懺悔得“汗下如雨”。他開始認真學習程朱理學。他認真到每晚跟同學探討問題到四鼓時分,半夜兩三點,一起分析人生道理。學了四年時間,對他的影響太大。之前,他是沒有目標的,行動魯莽,現在變成成熟的了。一是陶冶了性情。之前是暴躁,無法忍受。可是程朱理學講一切都要按天理來辦事。他們還講滅人欲,其中包括憤怒,他的性格因此慢慢改變,性情溫和,講道理,講以理服人。二是格物致知。是要通過分析來了解萬物的發展變化規律。研究的還有倫理道德的問題,給日后學中醫打下方法學的基礎。朱丹溪以后對中醫做出極大貢獻。這時他到了四十歲了。這期間,他學的儒家思想,要做的就是再次考科舉。結果是落榜了。就在朱丹溪失利時,又來了一個打擊,妻子因病去世了。心里極度悲傷,“心膽摧裂,痛不可追。”這時,他陷入了人生的最低谷。科舉失利,前途渺茫,妻子去世。人生剛剛起步,年齡大了,道路怎么走呢?老師許文懿善于分析,跟朱丹溪說:“吾臥病久,非精于醫者,不能以起之,子聰明異常人,其肯游藝于醫乎?”我身體不好,臥病許久了,胃痛,治了幾十年后變成腿腳不利索了。他都認為自己是廢人了,對朱丹溪說,病了幾十年了,一般醫生治不好,你肯不肯把聰明放到醫學里去呢?說到了朱丹溪的心里。學醫是好的途徑,他終于下決心開始學習中醫。

?

  朱丹溪把科舉書全部燒了,從此一心學醫。他離開了老師,回到家里,再次讀《黃帝內經》,此時他受過正統理學訓練,思維改變了,進步非常快。他說“至四十歲,復取而讀之,遂朝夕專研,缺其所可疑,通其所可通。”重新讀,這書讀起來還有問題,把能讀懂的記住了,把不能讀懂的放下不管,又整整學習了四年,這時他44歲了。他學習后,發現有好多東西不懂,還有缺陷不能只在家里看書,缺少實踐,應該去拜名師。他踏上尋師之路。當時走了當時江南的重鎮。他發現既然要想成為好醫生,應該向最高的醫生學習。這是羅知悌。

?

byb.cn

央視科教《百家講壇》

byb.cn

主講人:中醫博士(羅大中)

byb.cn

本期故事:朱丹溪之四十學醫

?byb.cnbyb.cn

介紹朱丹溪

byb.cn

分析朱丹溪半路學醫之因

byb.cn

朱丹溪年輕時喜打抱不平

byb.cn

朱丹溪年輕時的性格特點

?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