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V養生堂呂厚山打開關節鎖

?
關節軟骨損壞之后如何修復,一直是醫學界研究的熱門課題。1743年,威廉姆·亨特就這一問題在文章里寫到:“從希波格拉底到現在,一個讓全世界頭疼的問題是:軟骨一旦破壞就無法修復”。已經快300年了,科學工作者嘗試了多種辦法均未成功。近年來,采用自體軟骨培養加工程軟骨移植的方法獲得成功,但是這種方法除了費用昂貴之外,最大的問題是移植的面積有限,目前只能在運動員的小面積軟骨損傷方面應用。對老年人膝關節大面積軟骨剝脫尚未成功。最近,干細胞技術迅速的發展,人們已經發現胚胎、臍帶、骨髓甚至脂肪干細胞經過誘導分化可以成功的轉變成軟骨細胞,這可能為將來的關節軟骨修復開辟一個革命性的新方法。
?
實際上世界的第一例人工關節是由耳鼻喉醫生做的。有一位強直性脊柱炎的年青病人,病情特別嚴重,不僅脊柱、髖、膝關節都僵直了,就連嘴也張不開了。當時,有個耳鼻喉科大夫想:如果把已經骨性融合的顳頜關節切開,在關節中間放點東西把關節隔開,這樣病人就可以張嘴吃飯和說話了。于是他把一塊用水煮過的橡木片放在關節中間,病人果真好了一段時間。但不久,橡木片就從傷口排了出來。后來人們才搞明白,人體內只能容忍某種材料呆在體內,科學家把這些能夠在體內長期存留的材料稱之為“生物相容性材料”。研究發現,很多金屬如:金、銀、鈦和陶瓷都是生物相容性材料,這些材料能在體內長期存留,不引起免疫性排異反應,如果沒有細菌感染,則會長期待在體內。
?
經過近百年的探索,人們選擇了非常耐磨的鈷鉻鉬合金、超高分子聚乙烯、陶瓷,以及雖然不耐磨但組織相容性能更好、彈性等物理性能更接近骨骼的鈦合金作為制造人工關節的材料。我們現在使用的人工關節只要安裝的正確、使用過程中不出現細菌感染,可以連續使用20年以上。
?
專門從事關節外科的醫生們把60-65歲做為人工關節置換的“黃金”年齡,因為這個年齡做人工關節手術不僅患者身體還好,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合并癥少,而且在手術后的20幾年里,患者很少會參加劇烈的運動和繁重的體力勞動,這會減少對人工假體的磨損。一般認為65歲的病人接受關節置換之后,可以維持一輩子不用再次手術了。但近年來,隨著人工假體、手術和麻醉、圍手術期技術的進步,年齡已經放寬,40-80歲的患者成功的接受手術的病例已經越來越多,甚至有些超過90歲的患者也能成功的渡過圍手術期,獲得手術成功。
?
呂教授說,當很多病人真正了解手術是怎么回事并看到別人的手術效果很好,經過思想斗爭并下決心接受手術時,往往年事已經很高。去年,呂教授經手的膝關節置換的病人平均年齡為71歲。這些病人中約1/3 有高血壓病、1/3 有糖尿病、1/3 有冠心病。在手術前要對病人進行一系列詳細的體檢、化驗和超聲、影像學檢查,還會請麻醉科醫生、心內科醫生、神經內科醫生會診。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要確保手術的安全。
?
BTV養生堂
主持人:劉婧
分享威廉姆●亨特的一句話
現場觀眾互動
介紹雙膝關節置換術的一病例
雙膝屈曲受限的一個骨關節炎病例
這張是病人術前和術后9年與呂教授的合影
這張也是病人術后6周和術后9年與呂教授的合影
這張是雙膝置換術后10年的照片
現場觀眾講述自己膝關節置換的經歷
?
- [視頻-講座]養生堂王衛國保護人體生命樞...09-18
- [視頻-講座]這款美鼻神器真有那么神?05-24
- [視頻-講座]健康之路溫建民繭子背后有隱...04-26
- [視頻-講座]健康之路王霄智齒需要拔嗎04-10
- [視頻-講座]養生堂郭偉怕冷背后暗藏腦梗...02-07
- [視頻-講座]健康之路王傳林致命的傷口狂...11-14
- [視頻-講座]健康之路王傳林致命的傷口破...11-13
- [視頻-講座]健康之路范學順便血就是痔瘡...10-31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