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肥胖便秘成中青年人高發疾病

【byb.cn】?(來源:新浪網)2013中國生命小康指數調查顯示:中青年人體質堪憂,25歲成為“健康”與“亞健康”狀態的分水嶺,頸椎病、肥胖、便秘則是中青年群體最高發的三大疾病
?
文|《小康》雜志中國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鄂璠
?????? 2012~2013中國生命小康指數: 79.1
?
中國中青年人體質報告
25歲成“亞健康”分水嶺
小康雜志第4期封面
?
“累”時代下,八成(82.2%)人已處于或正接近“過勞”狀態;近七成(66.8%)人表示自己身體有各種各樣的“毛病”或是正處于“亞健康”狀態;78.6%的人在近一年來碰到或聽說過有年輕親朋、同事或同行得了不治之癥或猝死;“睡不著”的人比前年增加了12.5個百分點;僅3.6%的人“從未出現過任何亞健康狀況”;僅7.8%的人“沒有任何疾病或疾病征兆”;只有21.1%的人對自己目前的身心健康狀況感到“滿意”……
?
“您的身體還好嗎?”面對“2013中國生命小康指數”中關乎自身體質、健康,乃至生命的一份答卷,國人給出了以上不容樂觀的數據。
?
中青年體質堪憂
25歲以上人群多處于“亞健康”狀態
?
2013年全國兩會,不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在關注房價、腐敗、收入分配等“國家大事”的同時,也關注起健康、體質、生命等關乎“個人幸福”的話題。
?
去年接二連三發生大學生跑步后猝死的事情后,武漢、西安等地多所高校在運動會項目中取消了女子3000米和男子5000米長跑,深圳市區兩級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也取消了長跑項目,青少年身體素質讓很多人感到憂慮。
?
新當選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的籃球明星姚明,第一份提案的內容即與校園體育和職業體育的融合有關。他指出,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下,學生的身體素質不斷下降,導致現在孩子不敢進行劇烈的運動,已經逐漸形成了惡性循環。
?
新當選的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則提出,今年要在自主招生方面進行一些嘗試,由考生決定是否自愿參加體質體育測試,測試包括長跑等在內的三項內容,成績不錯的,會在自主招生的20分中再加5分。
?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體育大學科學研究中心主任胡楊則建議將每年5月11日正式設立為“步行日”,建議多部門合作共同推進,白巖松、姚明等30余名全國政協委員同時附議。
?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學習、工作壓力的增大,以及環境污染的加劇,很多人發現自己的身體素質明顯下降,亞健康癥狀不僅困擾中老年人,還開始向年輕人襲來。2012年5月,衛生部聯合國家15個部門發布的《中國慢性病防治工作規劃(2012-2015年)》指出,我國慢性病發病人數快速上升,現有確診患者2.6億人,是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慢性病病程長、流行廣、費用高,致死率占到我國總死亡的85%。
?
更能說明問題的是全國醫院、衛生院總診療人次數,“去年全國診療人數已接近69億人次,前年是62億人次,平均每個中國人每年看病5次以上。基層的診療量在上升,但大醫院上升得更快。”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衛生部部長陳竺透露。而查閱《1999年全國衛生事業發展情況統計公報》,可發現當年的總診療人次數只有20.82億人次。
?
“根據我最近講課時做的隨機小調查發現,一年之內沒吃過藥的人都很少,上個月我在河北唐山講課時問過60多個人,只有5個人舉手;去年我在河南濮陽問過1500多個人,也只有幾十個人舉手。”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博士后田永勝對于33.2%的人感覺自己“健康”的調查結果,甚至還有些驚訝,“還沒有感覺到亞健康狀態并不等于就一定是健康的。而當身體感受到這種狀態的時候,可能相應的器官已經開始有疾病了。”
?
與33.2%的人感覺自己“健康”相對應的是,66.8%的人表示自己身體有各種各樣的“毛病”或是正處于“亞健康”狀態。而這僅是“正當年”的中青年人對于自身健康狀況的感受。
?
2013年2月底,《小康》雜志聯合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并會同有關專家及機構,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中國生命小康指數”之“中國中青年人身體健康狀況大調查”。本次調查采用了基于實名制的NetTouch網絡調研方法,對東中西部的中青年公眾進行調查。
?
根據國家統計局對15~34歲的人為青年的界定,以及我國政府對60周歲以上的公民為老年人的界定,本次調查將受訪者年齡均控制在15歲至60歲之間,為保證樣本的代表性,此次調查樣本框的確定兼顧性別、年齡段、受教育程度、職業等分布,調查置信度水平在95%以上,可將估計誤差控制在3.2%。
?
中國生命小康指數主要從居民健康滿意度、居民健康水平、居民健康保障和措施三個方面來衡量。經過對調查結果進行加權處理,并參照國家有關部門的監測統計數據和大量社會信息,得出“2013中國生命小康指數”為79.1分,比上一年度增加0.4分。
?
值得關注的是,居民健康滿意度指數比上年度下降了0.4個百分點,主要是因壓力較大、工作時間較長以及睡眠不好引起。
?
《小康》調查發現,25歲成為“健康”與“亞健康”狀態的分水嶺。在15至24歲人群中,感覺“比較健康”的人最多,占比40%;而在25至34歲人群中,則是感覺“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最多,占比34.7%;35至50歲以及51至60歲人群中,也都是“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最多,分別占比33.3%和43.0%。
?
近六成人在“以健康換金錢或職位”
44.7%的中青年人有疲勞感;頸椎病、肥胖、便秘等疾病紛紛來襲
?
“用你的健康來換取金錢或職位,你同意嗎?”在填寫“2013中國生命小康指數”調查問卷時,17.2%的人“堅定”地表示“認同,我一直這么做”,還有42.1%的人“糾結”地選擇了“不認同,但我必須要這么做”。
?
在上海工作的女白領董蓓就是“糾結者”中的一位,她研究生畢業后在日本工作了一段時間,三年前回到國內,已經適應日本異常忙碌且“時刻高壓”的工作和生活狀態的她,選擇了去國際大都市上海求職。
?
“我并不認同用健康來換取金錢或職位的做法,犧牲了健康,不一定能換來金錢或職位,但有什么辦法呢?為了生計,我還必須要這樣做!”在公關公司工作的董蓓早出夜歸,忙起來的時候連軸轉,別說定期體檢了,常常連吃飯的時間都不充足,“我回國后胖了五六斤,可能和已經邁進了而立之年有關吧,還患上了頸椎病,第一次發病的時候,既頭暈又惡心,之前也有酸痛的征兆,但我完全沒在意。”
?
董蓓算是中國中青年人中的“勞動模范”嗎?不僅她自己不認同,周圍的同事也不認同。因為“周圍的同事也都這樣玩命工作,中層領導以上職位的則更忙”。《小康》調查也發現,至少有62.2%的受訪者有著和董蓓相似的工作狀態——他們覺得自己正處在接近過勞狀態,另外還有20%的人則表示已處于過勞狀態。
?
當《小康》記者把這些調查數據和采訪案例擺在魏長虹面前的時候,她對此已經“見怪不怪”了。魏長虹是北京五洲婦兒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的主任,去五洲婦兒醫院做體檢的大多數是健康意識比較高的白領人群,記者找到她時,她剛接待了一位35歲的男性,“他的體檢報告像是45歲人的身體。”魏長虹稱。
?
拿到體檢報告后,那位男士也焦急地問魏長虹該怎么辦,可是聽到生活要規律、注意飲食、晚飯之后去散散步等建議后,那位男士搖了搖頭,表示自己做不到。
?
“他說沒有散步的時間,通常都要加班到凌晨一兩點,然后到了三四點鐘才能上床入睡。”魏長虹說,到五洲婦兒醫院體檢的以女性居多,但身體出現問題更多的是男性,“男性承擔的社會壓力可能更大,自控能力也相對比女性差一些,他們往往喜歡熬夜,或是吸煙、飲酒,不良生活習慣較多。以前有年輕男性下午一兩點鐘來做體檢,他們往往是一宿都在加班或是玩,上午在睡覺,下午來體檢。”
?
“過勞”的工作狀態和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了中國人體質的不斷下降,“30多歲的年輕人,患高血壓、高血糖、高尿酸、脂肪肝等病癥的卻非常多,而且在體檢結果出來之后,還覺得不可思議,因為他們對自己的病癥并不知曉。多達60%以上的人都和那位體檢報告顯老的男士一樣,體檢報告顯示出的身體健康狀況與實際年齡并不相符。”魏長虹稱。
?
《小康》調查顯示,44.7%的中青年人有疲勞感;頸椎病、肥胖、便秘則是中青年群體最高發的三大病癥。
?
僅兩成人對健康狀況滿意
八成人會買保健品,但健康專家多持反對意見
?
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中國人對于自身健康狀況的關注度也在不斷提高。
?
“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適應三個方面都處于良好的狀態。”在北京千福健康體檢中心執行院長周振南看來,自身的體質、心態和人際溝通、適應能力等方面都處于優良狀態,才稱得上是健康。
?
對照此標準進行“自我評判”,只有21.1%的人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感到滿意,37.4%的人覺得自己的健康狀況一般,其余41.5%的人則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感到不滿。
?
“大家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不滿意之后衍生出的另一問題就是吃保健品,如果身體狀況好就不會吃保健品。”田永勝稱,他看到很多人買保健品前,根本沒有咨詢過醫生,更不知道自己是否適合吃這種保健品
。
清華養生項目主任尉遲健德不久前參加過一個關于保健品產業的論壇,得知中國健康產業年產值5600億元左右,2011年醫藥保健品產品進出口總額達733億美元,同比增長39%的信息后,頗感驚訝。因為他覺得,保健品的地位應該是很尷尬的,處于上有食品、下有藥品的“中間層”,而且缺乏指導,“所以,從我們研究者的角度來說,建議大家慎重選擇保健品。”
?
但《小康》調查顯示,會購買保健品的人卻高達八成(82.3%)人,其中41.4%的人既會給父母長輩們買,也會自己吃;37.9%的人只給父母或其他長輩買;3.0%的人只是自己吃。
?
幾乎所有接受記者采訪的健康專家都對保健品持反對態度。
?
“關于保健品的問題,在門診里面,只要有人問到了,我一般都是持反對的態度,除非是極其特殊的情況。”協和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尹德海提到的“特殊的情況”,指的是體內的確是缺乏營養元素的人,“比如晚期腫瘤的病人,食欲非常差,本身就對食物、營養元素的攝入有障礙,這時候就需要給他提供均衡的營養素。像安素中既有蛋白質、又有維生素,還有糖分等,但這真的只是極少數人才需要吃的。現在食物來源非常豐富,大部分人不存在某些營養素、營養成分缺乏的問題。”
?
在尹德海看來,現在很多保健品在研發時并沒有做過科學調查,并不知道哪種營養素是大家普遍缺乏的,如果沒有做過這樣的調查就給普通大眾提供,完全是一種浪費。“只要不挑食,什么都吃,換著花樣吃,各種食物都攝取,營養就不會缺乏。”尹德海說。
?
田永勝的觀點也和尹德海不謀而合,他認為,很多保健品的廣告做得很好,但人們卻并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必要吃這些東西,例如很多保健品都號稱能夠補鈣,但是買它的人真的就缺鈣嗎?不一定。“缺不缺鈣應該查一下,如果缺鈣也應該通過食物來補,而不是通過保健品來補。因為保健品都是再加工、再提取的東西,到了人體內吸收功能怎么樣、是否會產生副作用都很難說。”
?
談及保健品,很多專家都會提到“自己”和“身體”這兩個關鍵詞,其實,自己不僅僅能夠把控住身體究竟是否需要保健品這個問題,更能夠把握住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所處的狀態,因為健康,真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自己。
?
“個人的健康和壽命有60%取決于自己!”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結果稱,而其余的40%才分別是遺傳(15%)、社會因素(10%)、醫療條件(8%)和氣候的影響(7%)。
?
(感謝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呂慶喆提供的支持。《小康》特約記者歐陽海燕,實習記者宋清源、陰志璟對本文亦有貢獻。)
?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