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視頻-其他>> BTV健康北京轉危為安-耳石癥

BTV健康北京轉危為安-耳石癥

byb.cn
[視頻-其他] 作者 :lili 日期:2013-11-3 08:11

    【byb.cn 】2013年10月26日,BTV《健康北京》欄目制作了一期節目:"轉"危為安。節目中邀請到了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趙性泉做客現場,為您分析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發病的時候是什么狀態,又是因何而來?應該如何治療和預防呢?精彩節目,敬請收看~

 

  名詞解釋:

 

  "耳石癥"又稱為"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正常情況下耳石是附著于耳石膜上的,當一些致病因素導致耳石脫離,這些脫落的耳石就會在內耳內被稱作為內淋巴的液體里游動,當人體頭位變化時,這些半規管亦隨之發生位置變化,沉伏的耳石就會隨著液體的流動而運動,從而刺激半規管毛細胞,導致機體眩暈,眩暈的時間一般較短,往往少于一分鐘,這僅相對于絕大多數管結石而言,為數較少的嵴頂結石的眩暈時間常在數分之上。這種癥狀的出現常與位置變化有關,故現陣發,這就是"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
 
  病因:

 

  1、遺傳性因素 耳硬化癥患者直系先輩后代中有相同病的較多,約為54%有家族史,有人認為是常染色體顯性或隱性遺傳,半數以上病例可以發現異常基因。
 
  2、內分泌紊亂因素 本病多見于青春發動期,以女性發病率高,且于妊娠、分娩與絕經期都可使病情進展加快,被認為與激素水平有關。
 
  3、骨迷路包囊發育因素 人類出生時骨迷路包囊已發育完成,唯獨在前庭前邊緣的內生軟骨層內遺留有一發育和骨化過程中的缺陷,稱窗前裂。裂內有纖維結締組織束及軟骨組織,成年后可繼續存在或發生骨化而產生耳硬化病灶,臨床及顳骨病理所見之耳硬化癥病灶,亦多由此處開始。
 
  4、自家免疫因素及其他 Arslan與Rieci用組織化學染色法對耳硬化癥病灶進行研究,發現在活動性病灶中,有粘多糖聚合作用改變及組織纖維、膠原纖維減少、斷裂現象,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病理變化相似,Chevence用電子顯微鏡和細胞化學的方法再次證實,耳硬化癥病灶屬于膠原性疾病或間質性疾病。此外,還有人發現酶代謝紊亂,是使鐙骨固定形成的原因。


  治療方法:

 

  取仰臥垂頭位,向患側轉45°,臉朝上,頭及軀體向對側轉動,直至臉朝下,頭位與中線成45°,與原仰臥位成135°,保持每種頭位6~20秒,然后坐起,治療過程中用50Hz振動器放于患側乳突后.上述方法堅持用上10—-15天,會有一定的效果.
 
  手法復位治療

 

  耳石癥雖然痛苦,但是現在已經有了很好的治療方法。該方法不需服藥,效果奇特,可以說是立竿見影。這種治療方法叫做"手法復位治療"。具體就是醫生根據患者受累部位的不同,給予不同復位治療,通過改變患者頭部位置,讓脫落的耳石重新回到原來的地方,使它不能再刺激神經末梢,自然也就不會頭暈了。
 
  因此,出現眩暈癥狀的患者應首選神經內科就診,排除其他急需處理的危重疾病,如腦出血、腦梗死、腦腫瘤等。如確診耳石癥可接受手法復位治療。但由于目前許多神經內科醫生對該病認識不足,極容易被當作"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頸椎病",即使被介紹到耳鼻喉科,也容易被基層醫院或者大醫院的年輕醫生誤診為"梅尼爾病"。有人多個醫院奔波,前后花費好幾萬也沒有獲得確診。其實耳石癥能占到日常門診眩暈病人的30-50%,而誤診率很高,目前醫學界尤其是神經內科醫生應當加強耳石癥的教育。
 
  耳石癥手法復位一般一次見效,個別患者需要多次復位才能治愈。一般門診治療即可,個別需住院多次復位。患者復位時會誘發眩暈,偶爾會發生嘔吐(需有家屬陪同),但一般持續時間短暫,無明顯不良后果。復位成功后需休息半小時后再離開,并禁忌開車。復位后三天內最好避免平臥。建議睡硬板床,用蕎麥皮枕頭。目前有部分醫院的神經內科和耳鼻喉科可行該項治療。外地患者如果當地未能確診,或者確診后不能正確復位,也可聯系到大醫院診治。
 
  嚴重頸椎病、頸椎外傷、頸部動脈夾層、嚴重心臟病的患者需謹慎治療以防止病情加重。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耳石癥手法復位看似簡單,但是必須由經驗豐富的醫生操作,患者不宜自行復位,以免發生危險。
 
  耳石癥本身藥物治療不能阻止眩暈發作。但是有的老年患者合并腦血管病可能需要同時給予輸液治療。有的患者合并焦慮、抑郁、失眠或者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需要給予相應藥物治療,防止耳石癥復發。

 

   臨床體征:

 

  1、發病突然
 
  癥狀的發生常與某種頭位或體位活動有關。激發頭位(患耳向下)時出現眩暈癥狀,眼震發生于頭位變化后3-10s之內,眩暈則常持續于60s之內,可伴惡心及嘔吐。
 
  2、眼震十分特殊
 
  在坐位訓練改變至激發頭位時出現一種旋轉性的短暫的易疲勞的眼球震動,作耳向下時眼震為順時針方向,右耳向下時為逆時針方向,眼睛震持續過程中,先是逐漸增強,其后逐漸減弱,當從臥位回至坐位時,出現一種方向相反的短暫低速度眼震。
 
  3、病程
 
  可為數小時至數周,個別可達數月或數年,眩暈可周期性加重或緩解,眩暈的成為變化較大,嚴重者于頭輕微活動時即出現眩暈,間歇期可無任何不適,或有頭暈、眩暈發作后可有較場時間的頭重腳輕及飄浮感。
 
  4、多見于中年患者(45-50歲)。

 

byb.cn
BTV《健康北京》
byb.cn
課代表:王巍、插班生:俊呈
byb.cn
本期節目做客醫生:北京天壇醫院 神經內科副主任 趙性泉
byb.cn
趙醫生提示: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與體位有關
byb.cn
介紹耳石脫落引發眩暈的示意圖
byb.cn
趙醫生提示過度疲勞、外傷、內耳缺血都可引發耳石癥
byb.cn
趙醫生強調:耳石癥嚴重時可出現嘔吐
byb.cn
當耳石癥復位治療,癥狀就會立馬消失
byb.cn
趙醫生提示:耳石癥在臨床易被誤診,且誤診率高達70%
byb.cn
趙醫生稱:眩暈患者有30%至40%是耳石癥
byb.cn
介紹常見的眩暈類型
byb.cn
鎖骨下動脈狹窄可表現為上肢無力
byb.cn
提醒:雙臂血壓值相差20毫米汞柱需要重視
byb.cn
趙醫生建議:多次測量雙臂血壓排除測量誤差
byb.cn
介紹血管性危險因素
byb.cn
分析老年人跌倒的危險因素
byb.cn
現場介紹平衡能力測試-站立、行走
byb.cn
節目最后,告訴我們怎樣預防跌倒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