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V健康北京守住咽喉要道-鼻咽癌

【byb.cn 】2013年11月21日,BTV《健康北京》欄目制作了一期節目:守住咽喉要道。節目中邀請到了北京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院長倪鑫做客現場,為您分析頸部容易出現哪些腫物?脖子上長了包塊到底是出了什么問題?又要如何干預和治療呢?您對鼻咽癌有多少了解?精彩節目,敬請收看~
名詞解釋:
鼻咽癌為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多見于我國南方的廣東、廣西、湖南、福建、江西等省,男性發病率為女性的2~3倍,我國病例報道年齡分布在3~90歲,但30~50歲是高發年齡區。
病因與發病機制:
1.遺傳因素
(1)種族易感性 鼻咽癌主要發生于黃種人,以亞洲南太平洋地區國家為多。生活在低發地區的海外華僑及其后裔仍保持高發傾向。
(2)家族聚集性 鼻咽癌患者中有家族史者較為常見。
2.病毒感染
近年來多認為EB病毒與鼻咽癌的發生有密切關系,但EB病毒廣泛存在于世界各地人群,而鼻咽癌的發生有明顯的地域性,說明EB病毒感染并非是鼻咽癌致病的惟一因素。
3.環境因素
可能與多種化學致癌物質有關,如亞硝胺類及微量元素鎳等。此外,維生素缺乏、性激素失調等均可以改變黏膜對致癌物的敏感性。
病理:
常發生在鼻咽部咽隱窩和頂前壁,病灶可呈結節型、潰瘍型、黏膜下浸潤型等多種形態,絕大多數為低分化鱗癌。其他有可能為腺癌、未分化癌等。
臨床表現:
1.鼻部癥狀
由于原發癌突破表面黏膜而出現血涕,常于回吸時鼻分泌物帶有血絲或血塊,以晨起后多見,是早期癥狀之一。晚期癌腫潰爛時,可有膿樣涕或引起不易制止的大量出血,甚至有生命危險。初期多無鼻塞,當癌腫堵塞后鼻孔時,則可引起單側或雙側鼻塞。
2.耳部癥狀
鼻咽側壁癌腫或鼻咽其他部位癌腫擴展堵塞或壓迫咽鼓管時,常出現卡他性中耳炎,引起耳鳴、耳閉塞及聽力下降,或伴有鼓室積液。自覺有耳部癥狀者占16.1%。
3.腦神經癥狀
癌腫可循咽隱窩上方之顱底破裂孔(巖蝶骨區)而侵入顱內,久之顱底骨質破壞,病變擴大。常先侵犯第Ⅴ及Ⅵ腦神經,繼可累及第Ⅳ、Ⅲ及第Ⅱ腦神經。第Ⅴ腦神經受損后,患者覺有一側劇烈頭痛、面部麻木、下頜向病側偏斜、咀嚼困難、角膜和下頜反射消失。侵及第Ⅵ腦神經者,患側眼外直肌發生癱瘓,眼球呈內斜視位,則有復視癥狀。其他腦神經如亦被侵犯,則可有視力喪失,眼球固定、各種運動障礙等表現。腫瘤可直接侵犯咽旁間隙或由轉移的淋巴結壓迫,造成Ⅸ、Ⅹ、Ⅻ腦神經受損,出現軟腭癱瘓、反嗆、聲音嘶啞、伸舌偏斜等癥狀。
4.頸淋巴結轉移
常為患者最早發現的體征。頸部腫塊為此病首發者約占60%。若原發癌位于鼻咽一側,通常先轉移到同側頸淋巴結,后可侵及對側。腫大淋巴結常為頸胸鎖乳突肌后緣乳突尖下方,下頜角后方的頸內靜脈上群深淋巴結,以后病變漸向下蔓延,累及頸深中、下群淋巴結及鎖骨上淋巴結。頸部腫塊增長甚速,大者可如拳,多無疼痛,如腫瘤已浸潤頸部軟組織,或腫大甚重者,則可發生頸部疼痛。檢查時頸部腫塊多較堅硬,表面呈小結節性,與周圍粘連則不易推動。可互相融合,成為全頸側巨大腫塊。
5.遠處轉移
鼻咽癌血行轉移多見,死亡者中半數或以上有遠處轉移。以骨骼轉移尤其扁骨轉移最多見;其次是肝和肺轉移。常有同時多處轉移。
檢查:
1.后鼻鏡檢查
方便易行。可見咽隱窩及鼻咽頂前壁的小結節或肉芽腫樣隆起,表面粗糙不平,易出血,有時表現為黏膜下隆起。早期病變不典型時可僅表現為黏膜充血、血管怒張或一側咽隱窩較飽滿,需重視。
2.纖維鼻咽鏡檢查
有利于發現早期微小病變,尤適用于咽反射強或張口困難的病人,若發現可疑病變,應及時進行活檢。
3.EB病毒血清學檢查
作為鼻咽癌診斷的輔助指標。可進行EB病毒殼抗原、EB病毒早期抗原、EB病毒核抗原檢測等。
4.脫落細胞檢查
一般在局麻下用泡沫塑料、海綿或負壓吸引等方法于鼻咽部采取標本作涂片查癌細胞,其檢出率可達90%左右,同活檢接近。脫落細胞學檢查結合血清學檢查可作為普查之用。
5.活組織檢查
是鼻咽癌確診的依據,經鼻腔或口咽進路明視下咬取活檢,對黏膜下隆起可用穿刺針取黏膜下腫瘤組織送病理。
6.頸淋巴結觸診及活檢
頸上深部可觸及質硬、活動度差或不活動、無痛性腫大的淋巴結。如患者頸淋巴結腫大,而鼻咽部檢查無明顯可疑病灶,且經多次鼻咽部活檢皆為陰性者,則可考慮施行頸部腫塊活檢以確診。通常采用頸部腫塊穿刺抽吸作細胞學檢查,必要時可考慮切開頸部腫塊,采取組織以作檢查,最好選取一單獨腫大淋巴結,全部摘出,作病理檢查,以防癌腫擴散。根據其病理類型,以確定其原發病灶。
7.影像學檢查
CT和MRI檢查有利于了解腫瘤侵犯的范圍及顱底骨質破壞的程度。有條件者可做PET-CT或PET-MRI檢查。
治療:
由于病理檢查大部分為低分化鱗癌,公認的首選治療方法是放射治療,普通放療并發癥較多,推薦采用三維適形或調強放射治療。鼻咽總照射劑量為66~70Gy/6.5~7周,頸淋巴結陽性者根治劑量為56~60Gy,頸淋巴結陰性者預防照射劑量為46~50Gy。放療期間可配合化療、中醫中藥及免疫治療以提高療效。對于一些較晚期的病人和放療后復發的病例,以及少數對放射線欠敏感的腺癌和分化較好的鱗狀細胞癌,則可采用化療和手術等綜合治療方法。
鼻咽癌預后因疾病分期的不同而差異巨大:Ⅰ期病例的綜合治療5年生存率可達95%,而Ⅳ期病人則僅為35%。因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提高療效的關鍵。


















- [視頻-其他]新聞聯播再次力挺中醫藥抗疫...02-28
- [視頻-其他]央視:就新肺炎采訪張伯禮院...01-30
- [視頻-其他]中華醫藥李萍萍無胃生死06-27
- [視頻-其他]中華醫藥邊永君五臟六腑皆可...06-12
- [視頻-其他]央視中華醫藥金勁松隱身的腎...05-31
- [視頻-其他]中華醫藥宋照普千里之行治腦...02-05
- [視頻-其他]中華醫藥醫藥董峰問心要健康02-02
- [視頻-其他]中華醫藥宋軍鄭信團睡眠里的...02-01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