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85%農民工看病首選黑診所

工人老劉一般自己從家里帶藥,稱如果看病也只會去小診所
●地點:百子灣賽洛家園工地? 工人數量:約2千人? 現狀:工地沒有醫務室
“管發燒的,管拉稀的,管胃疼的。”百子灣附近賽洛家園工地宿舍,工人老劉拿出從河北老家帶來的布包,里面裝著各種藥。
老劉在北京干了20多年建筑工,他說,很多工友都是這樣,每次出來打工,都會帶一些常用藥,“北京買藥貴,老家藥便宜。”
老劉說,如果藥用完了,他也肯定只會去工地外的小診所看看,他認為,小診所的“醫生”也不是一點兒醫術都沒有,“有些還是老鄉,不會故意治死人。”
過期藥照樣吃
建筑工人每天活動量大,身體一般都很好,但感冒、腹瀉和小外傷是難免的,得了大病會回家治療,“病秧子(常年有病的)就不出來打工了。”老劉說。
布包內的藥有很多是單片的,無法辨別有效期,有的甚至沒有藥名,“過期也沒事,這些藥管事,城里的貴還不管事。”
老劉稱,他曾去藥店買過藥,老家賣5塊錢的,北京的藥店賣10塊錢,“家里的藥吃一片管事,這里的得吃兩片。”
不敢再去大醫院
唯一的一次到大醫院看病的經歷,讓老劉從此不敢再去大醫院,“一個月的生活費也就夠大醫院輸一次液。”
今年剛來時,老劉曾發過一次燒,去朝陽醫院看病,掛號、檢查、輸液,一次花了將近200元。“醫生說還得輸兩天,我都沒敢再去,再去這個月的生活費都沒了。”
小診所受歡迎
“小診所比去年少多了。”老劉說,以前工地附近有許多小診所,“就在街面掛著牌子,不用打聽”。
今年,不少小診所都不開了,工人們晚上收工后去溜達,都會打聽一下哪有小診所,“回去告訴老鄉,省得看病、買藥找不到地方。”
老劉稱,小診所沒有診費、開藥能散著買,輸液打針也便宜,這些的確是農民工需要的。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