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常披著月經紊亂的外衣

【byb.cn 】(來源:羊城晚報)對于中年女性來說,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月經紊亂,"大姨媽"不定期來訪,時間忽長忽短。然而,這種看似正常的變化,卻隱藏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婦科專家指出,更年期女性(尤其50歲以上的女性)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最高,更年期若出現陰道少量流血、持續時間長,最好去醫院照一照B超,及早發現異常。
肥胖、內分泌失調患子宮內膜癌的誘因
進入中年后,女性體內的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宮內膜開始萎縮。但有些女性的子宮內膜卻瘋狂地增長,顯然這并非一件好事!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婦科副主任醫師譚曉嫦說,子宮內膜受雌激素和孕激素兩種激素的影響,孕激素在子宮內膜組織發揮對抗雌激素的作用,而缺乏了孕激素的對抗,在高水平的雌激素刺激下,子宮內膜就會瘋狂地增生,起初是子宮內膜增生,而后有可能逐步發展為子宮內膜癌。
譚曉嫦指出,一般來說,以下五種情況最容易讓雌激素持續作用于身體——
一、肥胖:對于絕經后的肥胖女性,腎上腺分泌的雄激素可以在脂肪組織內經過酶(芳香化酶)的作用轉化為雌激素(雌酮),脂肪組織越多,轉化能力越強,血漿中雌酮水平也越高。雌酮是絕經婦女身體中主要的雌激素,子宮內膜長期受到無孕激素拮抗的雌酮影響,可導致子宮內膜癌變。
二、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本身存在代謝異常,這些患者發生子宮內膜癌的風險比血糖正常者高3倍
三、高血壓病:高血壓患者發生子宮內膜癌機會增加。肥胖、糖尿病與高血壓病,稱為"子宮內膜癌三聯征"。這與高熱量高脂飲食、缺乏運動等生活方式有關。
四、生殖內分泌失調:在內分泌失調、無排卵的情況下,子宮內膜缺乏孕激素拮抗,長期在單一雌激素的作用下,可發生子宮內膜增生,甚至癌變。
五、外源性雌激素:一些女性長期服用保健品、滋補品,如果這些滋補品中含有大量雌激素,同樣會對子宮內膜產生不良的刺激。子宮內膜癌 常被誤作"月經紊亂"。
對于更年期女性來說,月經紊亂看似是正常現象,卻存在著隱患。梁女士今年47歲,月經一貫比較規律,最近出現了月經紊亂的現象,她以為只是更年期內分泌失調導致的,但去醫院一檢查,宮腔鏡下發現子宮內膜增厚、血管增粗,活檢病理的診斷結果令她震驚:原來這月經紊亂不是更年期內分泌紊亂引起的,而是子宮內膜癌惹的禍!
譚曉嫦說,由于子宮深居盆腔中央,子宮內膜癌早期一般癥狀不明顯,又不具備宮頸癌那樣可以通過宮頸刮片篩查的普查條件,所以,子宮內膜癌早期一般不易被發現。隨著病情的進展,子宮內膜癌可逐步出現一些警報信號,比如陰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多為血性,合并感染時可出現惡臭、膿血樣分泌物。
此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信號——陰道流血,絕經婦女出現間斷性的少量陰道出血,尚未絕經的婦女可出現經量增多、經期延長或月經紊亂等。但遺憾的是,就是這樣一個重要的警報信號,卻未被大多數中年女性所認識和重視,不少患者往往發展為惡性病變了才就診。
不規則出血要查子宮內膜的厚度
子宮內膜癌治療效果的好壞,與是否能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有密切的關系。因此,早發現是關鍵。
對于絕經后出現陰道出血,或尚未絕經的婦女出現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或月經紊亂,特別是已經超過絕經年齡仍未絕經的女性,要提高警惕,千萬不要把這種月經過多或不規則陰道流血當成是"月經不調"而延誤了診斷和治療。
通常,婦科醫生會建議,絕經后陰道出血或更年期月經紊亂的患者,要做超聲檢查,看看子宮內膜的情況。如果子宮內膜明顯增厚,絕經后超過5mm,未絕經超過15mm,則要進行病理診斷來區分良性與惡性病變。目前常用宮腔鏡檢查,有報道,宮腔鏡下子宮內膜活檢與最終手術病理分級相符度可達97.1%,宮腔鏡檢查被認為是現代診斷子宮內膜病變的金標準。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