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深圳工廠白血病案追蹤

疑團1
發病率是否真的很低?
英國《每日郵報》日前報道稱,從2010年起,至少13名富士康深圳工廠年輕員工被確診患上白血病,其中5名已經死亡。
富士康聲明指責該報道“不實”,稱報道所涉及員工的發病時間段分布在2008年至2013年之間,并非“集中性群體性暴發”,其深圳園區“白血病平均年發病率遠低于全國平均比例”。
記者16日走訪發現,在富士康集團深圳觀瀾園區的富泰華工業(深圳)有限公司,至少已確診7名員工患有白血病,且其確診時間集中在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之間。
此外,還有兩名分別曾在富士康深圳龍華廠區和山東煙臺廠區工作過的員工以及一名正在江西休養的員工,向記者自稱其在富士康工作期間確診患上白血病。上述共10名患病員工中,已至少有5人去世。
據1992年的一項全國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我國白血病發病率為2.76/10萬。醫學界普遍認為,這一數字近年來有所提升。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血液科主任卓家才說,近年來的白血病的發病率大概是每10萬人中有3到4名患者。
深圳官方部門數據顯示,上述7名患病員工確診期間,富泰華公司在觀瀾園區共有員工約10.1萬人。羅志勇等業內專家對此認為,僅就觀瀾園區而言,即便加上人員流動性因素,一年多的時間內,10.1萬人中有7人確診白血病,這樣的發病率難以稱作“遠低于全國平均比例”。
疑團2
工作場所是否“無毒”?
白血病俗稱“血癌”。目前,醫學界對其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化學物質苯被普遍認為是重要“元兇”之一。
富士康聲明在回應病因與員工接觸含苯清潔劑有關的質疑時稱,患病員工的崗位沒有共通性,他們在工作中并沒有與苯“有直接接觸的經歷”。
“無直接接觸”的說法確有官方旁證,深圳市衛生和人口計劃生育委員會2012年7月出具的一份文件顯示,上述富泰華公司7名患病員工均無苯及電離輻射職業接觸史。這份文件稱,富泰華公司委托的監測機構作出的檢測報告顯示,患者所在場所有毒有害因素的濃度(強度)符合國家衛生標準。
對此,一些患病員工和家屬質疑:由企業委托檢測,中立公正性不足。事實上,富士康工廠內經常出現有毒物質。
來自甘肅的患病員工喬貴說,剛進富士康時是做印刷錫膏鋼網,廠里沒要求戴手套,“使用的清洗劑包裝上寫著"己烷c9"或者是"乙烷c9",兩個字差別太小,我記不清了”。后來他換到另一個車間,即使在車間裝修時也未停工,“油漆味大得不得了,不久我就患上了白血病”。另一名湖南籍患者易龍正在進行化療,他的母親說,易龍剛開始進入富士康時,就在清洗鋁材的部門,使用的藥水“有很大的味道”。
疑團3
對員工救助是否到位?
在回應如何對待患病員工的問題時,富士康聲明回避了辭退患病員工的問題,稱針對身患重病員工,除醫療保險救助外,集團還通過自保基金醫療報銷、工會特困救助金等幫扶措施進行額外的人道主義救助。
喬貴告訴記者,富士康工會發放兩次補助共4萬元,因此,他并不認為富士康對患病員工完全“不管不問”。但讓他感到氣憤的是,從確診患病到解除合同之前,富士康停發了他的工資,而且在向臺灣總部申請所謂“有難必救”的重病醫藥救濟基金時,深圳富士康人力資源部門拒絕提供在職證明,導致無法申請。
另一名來自甘肅正寧的患病員工馮宏剛,已于2013年11月離世。他的父親說,除了員工的捐款2.1萬元外,并未收到富士康廠方的其他援助和經濟支持,“去過富士康兩次,領導說不管,與廠里無關”。
新華社記者通過不同方式多次聯系富士康集團相關負責人,未獲得回應,其媒體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17日下午在電話中表示,對于“白血病事件”,除上述富士康聲明之外,不再單獨接受媒體采訪,若有進一步說明,將再次以公開聲明方式發布。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