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V養生堂楊文英老來不做小糖人全集

您知道下圖的幾個數字說明了什么問題嗎?糖尿病被聯合國定為僅次于艾滋病的可怕疾病,是因為它一旦患上終身難愈,且并發癥多、花費不菲。但大多數已確診糖尿病癥狀偏輕的人群,卻寧愿"無視"化驗單上的指標,而相信自己的感受,"跟著感覺走"為什么要不得?請繼續關注中日友好醫院大內科楊文英主任主講的《老來不做"小糖人"—2》。
不同年齡、不同病程的糖尿病人群,對血糖的監測不能一概而論。楊主任指出:對于年紀較輕、沒有明顯并發癥的患者,不定期監測血糖是可取的,但建議三個月一定要查一次糖化血紅蛋白,指尖采血,十分鐘左右就出結果。年紀在60歲以上,已有并發癥又合并其他慢性病的老人,應一星期內查兩三次血糖。更多內容請收看本期節目。
糖化血紅蛋白是評估一段時間內血糖水平的重要指標,醫生可以根據它判定您病程的進展,同時幫助調整藥量和藥的種類,很多患者只關心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忽略了糖化血紅蛋白的監測。糖化血紅蛋白的達標標準也因人而異,四五十歲病程較短的患者,應控制在6.5甚至6以下,六七十歲病程較長的患者,應控制在7或7.5以下。更多內容請收看本期節目。
很多早期糖尿病患者信奉"能不吃藥就不吃藥",一是怕吃藥損害肝腎,二是怕吃藥產生依賴停不下來,楊主任告訴我們,西藥中抗癌藥、消炎藥確實有一定毒性,但治療慢性病的藥物是相對安全的,副作用很小且發生比率很低,為了發生率非常低的副作用而放棄獲益,實在不可取。即使早期沒有癥狀,高血糖的危害也存在著并緩慢進展,千萬不要等到并發癥甚至心梗等事件發生再治療。更多內容請收看本期節目。
升糖指數這個詞很多糖尿病患者一再聽說,卻難以理解,更不知道該如何應用。楊主任告訴我們,通俗地說,越好消化的食物,升糖指數越高,比如死面的餃子就比發面的包子升糖慢,而百分之百淀粉的食物升糖也快,比如粉絲、勾芡的芡粉都比小麥粉升糖快。預防并發癥還應注意哪些檢查?更多內容請收看本期節目。


- [視頻-講座]養生堂王衛國保護人體生命樞...09-18
- [視頻-講座]這款美鼻神器真有那么神?05-24
- [視頻-講座]健康之路溫建民繭子背后有隱...04-26
- [視頻-講座]健康之路王霄智齒需要拔嗎04-10
- [視頻-講座]養生堂郭偉怕冷背后暗藏腦梗...02-07
- [視頻-講座]健康之路王傳林致命的傷口狂...11-14
- [視頻-講座]健康之路王傳林致命的傷口破...11-13
- [視頻-講座]健康之路范學順便血就是痔瘡...10-31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