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骨關節炎發病率超心腦血管病

【byb.cn 】(來源:環球網)關節炎被世界衛生組織稱為"不死癌癥"。1月18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關節外科主任沈彬在北京指出,我國約1.2億人正在經受著骨關節炎的折磨,其發病率遠超心腦血管疾病,致殘率高,嚴重損害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勞動能力。
骨關節炎是最常見的一種關節疾病。全世界有3.6億骨關節炎患者。我國約1.2億人正在經受著骨關節炎的折磨,60歲以上老人中,就有一半以上的人患有該病。女性發病率高于男性。
今日,中國醫師協會聯手搜狐健康發布《2015年中國骨關節炎防治認知白皮書》。這是一項基于骨關節炎防治的公眾認知網絡調研。
南京鼓樓醫院關節中心主任蔣青在解讀中指出,骨關節炎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已出現年輕化趨勢。由于年輕人運動不當、外傷導致的骨關節炎越來越常見。運動量較大的青年人和60歲以上的老年人是骨關節炎的高危人群。而骨關節炎的發生與年齡、肥胖、炎癥、創傷及遺傳有關。
"如果你的關節經常出現疼痛、腫脹等癥狀,那就要警惕骨關節了",上海中山醫院骨科關節外科主任姚振均說,膝關節最易得骨關節炎,因為其運動量大。而下肢的骨關節炎(膝、髖關節)相較于上肢的骨關節來說,危害更大。它會影響患者的自理能力和勞動能力。
特別是肥胖,會給膝關節帶來巨大負擔。健康人的BMI值在18.5-24.99,但當BMI值超過5%時,患骨關節炎的可能性就會增加。國際共識一致認為,減肥是減少骨關節炎發生的最好辦法。
不少人誤以為補鈣可以緩解甚至是治療骨關節炎。蔣青向環球網記者解釋道,補鈣往往治療的是骨質疏松。而骨質疏松和骨關節炎是兩種不同的疾病。骨關節炎是關節軟骨被破壞了,僅僅補鈣是不夠的,需要用有針對性的藥物。
對于輕微的骨關節炎患者減少過度有害活動、減輕體重、注意保暖并使用手杖即可。而癥狀較重的患者應進行理療、按摩等物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在藥物治療中,控制癥狀藥物主要是口服非甾體類消炎藥,改善病情藥物最具代表性的是氨基葡萄糖類藥物。因其具有促進軟骨合成、抑制關節軟骨分解、抗炎的作用,在世界范圍內廣泛應用。但需足療程、足量服藥。如果服用半年以上仍沒有出現明顯效果的,應該及時就醫復診,調整治療方案。
最后,專家指出,早期預防、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及時調整生活方式是改善骨關節炎患者生活質量、避免致殘的關鍵所在。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