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與鄰居爭吵后患癔癥性失音

去年8月,孫女士因家庭瑣事和鄰居發生口角。爭吵過后,氣憤難平的孫女士悶悶回家,家人上前勸解,可她嘴巴動了半天,就是發不出聲來,就連咳嗽也是無聲的干咳。突然喪失說話能力,孫女士和家人都是滿肚子疑惑。“會不會是腦中風?”一些親戚朋友猜疑。可孫女士雖然說不出話,但意識很清醒,也能用手勢、口型來表達意思,而且能跑能跳,其他行為都不受影響。眼看著幾天過去了,孫女士“失聲”的情況一直沒有好轉,丈夫焦慮萬分,帶著她跑了幾家醫院,可做了一系列檢查,醫生都說孫女士的相關器官沒有問題。語言與耳鼻喉等器官都有關系,家人又帶她到耳鼻喉科就診,可檢查結果依舊正常,喉嚨、聲帶等都沒有異常。這究竟是什么“怪病”?
一個月前,抱著最后的希望,孫女士來到山醫大一院耳鼻喉科求治。細心的王斌全教授檢查后發現,孫女士的各個器官確實沒有病變,但從其癥狀和表情推斷,可能是患了“癔癥性失音”。經詢問發病前后的情況,尤其是得知孫女士患病前曾與鄰居爭吵過,醫生更加確認了自己的判斷。“身體器官都是完好無損,唯一的可能是心理出了問題!”醫生隨即為她制定了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相結合的方案,通過一段時間的心理疏導、說服教育、心理暗示、發聲誘導以及注射藥物,孫女士終于能開口說話了。
小常識:什么是癔癥?
王斌全教授介紹,癔癥又稱為“分離轉換性障礙”,大多由心理因素導致,在精神因素的影響下或不良暗示的作用下突然發病,出現具有鮮明情感色彩的精神障礙或軀體功能障礙。比如,受工作、學習、生活等方面的負面影響,抑或是親人去世、生病等突如其來的打擊,都有可能患病。除了“失音”表現外,癔癥還有情感爆發、假性癡呆、癱瘓、運動障礙、聽覺障礙、視覺障礙等多種表現。由于癔癥是功能性癥狀,除藥物治療外,心理治療是主要方法,應根據患者的個性,通過聊天、疏導、行為治療等方式,進行干預。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