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瀕死感實為驚恐障礙心理病

生活中,尤其是獨自在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是處在某一封閉或嘈雜的空間時,不少人可能會有這樣一種感覺:突然之間,感覺胸悶、心慌、氣促、呼吸不暢、出汗、心動過速、頭痛頭昏、四肢麻木,并覺得自己“快要死了”,但是,去醫院檢查又沒什么問題,而且一旦感覺自己能夠獲得幫助或者能夠逃離“危險”時,這些癥狀又會明顯緩解。專家認為,其實,這是一種叫驚恐障礙的心理疾病。
今年35歲的股票經紀人小王平時工作比較辛苦,經常需要出差、加班。日前,他在工作中突然感到緊張、恐懼,覺得胸前區不適,很快就發展為胸悶、呼吸不暢。他懷疑自己是心臟病發作了,感覺自己“快要死了”。可是,由120送到醫院急診科后,無論是心電圖,還是血糖、心肌酶,一切正常,其他內科檢查也并無異常。醫生經詢問后得知,小王的這種感覺自己“快要死了”的情況并非首次發生,以前這種感覺每次持續數分鐘后都可以自行緩解,只是這次更為嚴重。后經精神專科檢查及相關病史詢問,小王原來患的是驚恐障礙。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精神醫學科醫師胡佳佳介紹,驚恐障礙又稱急性焦慮障礙,其主要特點是突然發作的、不可預測的、反復出現的、強烈的驚恐體驗,一般歷時5~20分鐘,伴有瀕死感或失控感,患者常體驗到災難性結局的害怕和恐懼,并伴有自主神經失調的癥狀。
胡佳佳說,驚恐障礙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容易突然發生,多數以胸悶、心慌、氣促、呼吸不暢、出汗、心動過速、頭痛頭昏、四肢麻木、感覺異常等癥狀起病。一般癥狀可持續數分鐘至數十分鐘后自行停止,但容易反復出現。由于癥狀發生時,患者有可能處于獨自在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飛機、火車、高鐵、地鐵)、開車或是封閉、嘈雜的地方等,患者出現過一次癥狀后,很容易擔心下次是否會在相同的場景下再次出現上述不適的癥狀。“因此,對于相同的地方或場景,他們往往會出現明顯的回避行為,如避免獨自在家,外出或是在家時需要有人陪伴;不敢乘坐飛機公共交通工具;不愿意到人多或是密閉的空間中。久而久之,患者會進入到發生-擔心-回避-再次發生-再次擔心-再次回避的循環中。”
驚恐障礙另外一個特點是,如果感覺自己出現癥狀時有人能提供幫助,或是能馬上逃離危險的地方時,患者的焦慮癥狀和軀體不適會得到明顯緩解。“這個特點是器質性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或是神經系統疾病等軀體疾病所不具備的。這也是臨床醫生及患者本人識別驚恐發作的一個切入點。”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