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7000萬人骨質疏松 存3大誤區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15-5-19 00:01
【byb.cn 】(來源:人民網)人民網北京5月18日電 (王宇鵬)隨著中國老齡化社會的推進,骨質疏松已經成為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近日由國家衛生計生委和中國記協聯合發起、惠氏制藥支持的“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骨質疏松防治)”在京啟動。會上專家表示,骨質疏松癥已經成為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公眾亟需消除認知誤區,提高骨質健康水平。
誤區一:骨質疏松是自然現象不礙事
“國際骨質疏松基金會發表的一組數據顯示,全球每3秒鐘就會發生一起骨質疏松性骨折。”中央電視臺主持人、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宣傳員白巖松表示,“也就是說,在我說這句話的功夫里,已經有3個人骨折了。”
“很多人覺得骨質疏松是隨著年齡增大而出現的自然現象,是不礙事的小病,事實并非如此。”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主任王臨虹介紹,“骨折是骨質疏松的最大危害,也是老年人致死、致殘最常見的原因。”
國際骨質疏松基金會另有組數據顯示,1/3的女性和1/5的男性會在50歲后遭遇一次骨折,20%的髖部骨折患者會在骨折后的6個月內死亡。
在我國,有大量人群處于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危險之中。根據國際骨質疏松基金會發布的《中國骨質疏松白皮書》,截至2009年,我國至少有6944萬人患骨質疏松癥,另有2.1億人骨量低于正常標準,存在骨質疏松的風險;50歲以上的人群中骨質疏松癥總患病率為15.7%,隨著老齡化社會進程的加快和人口壽命的延長,這一比例還將逐步增加。
誤區二:只有老年人才需要防治骨質疏松
那么,哪些人群應該特別關注自己的骨骼健康,盡早對骨質疏松進行防治?
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學會副主任委員夏維波提示,絕經期后的女性及中老年人是骨質疏松癥的高發人群;此外,不良飲食習慣如酗酒、咖啡因攝入過多,也會使人體缺鈣,導致骨質疏松。這幾類人群應盡快到醫院進行骨密度測試,及時監測自己的骨質健康狀況。
“預防骨質疏松不只是老年人的‘專利’,中青年也應提起足夠的重視。”夏維波強調,“人體骨骼是動態的器官,身體會不停制造新的骨組織,而舊的骨組織會被分解及取代。通常在35歲前后,人體骨量達到峰值。此后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量開始流失且不可逆轉。若不及時儲備骨量、補充鈣質,骨骼質量將會變差,并進而引發骨質疏松、骨折等一系列骨骼健康問題。”
誤區三:從日常飲食中就能獲取到足量鈣質
夏維波介紹,人體中的鈣有99%存在骨骼和牙齒里,鈣是決定骨骼健康的關鍵元素;而維生素D3能增強將鈣質主動運送到細胞的能力,從而減少補鈣過程中的的“鈣浪費”,有效促進鈣的吸收和利用。因此鈣質和維生素D3同補能達到更好的補鈣效果。
從日常飲食中就能獲取到足量鈣質?事實并非如此。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的結果,目前我國城市居民平均每日鈣攝入量只有400毫克左右,與中國營養學會制定的800毫克至1000毫克的日推薦攝入量相差甚遠,缺口高達600毫克。
如何才能科學、有效地補鈣?
夏維波建議,除均衡膳食外,需正確補充鈣制劑。鈣含量在600毫克左右的、添加了維生素D3的鈣制劑就是比較合適的選擇。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適量運動,多曬太陽,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測,都是預防骨質疏松及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將發布并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由國內運動醫學專家編訂的“健骨操”,通過強化髖部、脊柱等骨質疏松性骨折多發部位的骨骼耐受性,預防骨質疏松,降低摔倒發生骨折的風險。
誤區一:骨質疏松是自然現象不礙事
“國際骨質疏松基金會發表的一組數據顯示,全球每3秒鐘就會發生一起骨質疏松性骨折。”中央電視臺主持人、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宣傳員白巖松表示,“也就是說,在我說這句話的功夫里,已經有3個人骨折了。”
“很多人覺得骨質疏松是隨著年齡增大而出現的自然現象,是不礙事的小病,事實并非如此。”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主任王臨虹介紹,“骨折是骨質疏松的最大危害,也是老年人致死、致殘最常見的原因。”
國際骨質疏松基金會另有組數據顯示,1/3的女性和1/5的男性會在50歲后遭遇一次骨折,20%的髖部骨折患者會在骨折后的6個月內死亡。
在我國,有大量人群處于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危險之中。根據國際骨質疏松基金會發布的《中國骨質疏松白皮書》,截至2009年,我國至少有6944萬人患骨質疏松癥,另有2.1億人骨量低于正常標準,存在骨質疏松的風險;50歲以上的人群中骨質疏松癥總患病率為15.7%,隨著老齡化社會進程的加快和人口壽命的延長,這一比例還將逐步增加。
誤區二:只有老年人才需要防治骨質疏松
那么,哪些人群應該特別關注自己的骨骼健康,盡早對骨質疏松進行防治?
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學會副主任委員夏維波提示,絕經期后的女性及中老年人是骨質疏松癥的高發人群;此外,不良飲食習慣如酗酒、咖啡因攝入過多,也會使人體缺鈣,導致骨質疏松。這幾類人群應盡快到醫院進行骨密度測試,及時監測自己的骨質健康狀況。
“預防骨質疏松不只是老年人的‘專利’,中青年也應提起足夠的重視。”夏維波強調,“人體骨骼是動態的器官,身體會不停制造新的骨組織,而舊的骨組織會被分解及取代。通常在35歲前后,人體骨量達到峰值。此后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量開始流失且不可逆轉。若不及時儲備骨量、補充鈣質,骨骼質量將會變差,并進而引發骨質疏松、骨折等一系列骨骼健康問題。”
誤區三:從日常飲食中就能獲取到足量鈣質
夏維波介紹,人體中的鈣有99%存在骨骼和牙齒里,鈣是決定骨骼健康的關鍵元素;而維生素D3能增強將鈣質主動運送到細胞的能力,從而減少補鈣過程中的的“鈣浪費”,有效促進鈣的吸收和利用。因此鈣質和維生素D3同補能達到更好的補鈣效果。
從日常飲食中就能獲取到足量鈣質?事實并非如此。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的結果,目前我國城市居民平均每日鈣攝入量只有400毫克左右,與中國營養學會制定的800毫克至1000毫克的日推薦攝入量相差甚遠,缺口高達600毫克。
如何才能科學、有效地補鈣?
夏維波建議,除均衡膳食外,需正確補充鈣制劑。鈣含量在600毫克左右的、添加了維生素D3的鈣制劑就是比較合適的選擇。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適量運動,多曬太陽,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測,都是預防骨質疏松及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將發布并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由國內運動醫學專家編訂的“健骨操”,通過強化髖部、脊柱等骨質疏松性骨折多發部位的骨骼耐受性,預防骨質疏松,降低摔倒發生骨折的風險。
有關【骨質疏松】的相關文章和視頻
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
最新文章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