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每增5歲 老年癡呆患病率翻一倍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15-5-20 00:01
【byb.cn 】(來源:今日早報)近日,不少人的朋友圈被“如果你看到戴‘黃手環’的老人獨自走著,請幫他回家”的信息刷屏,而這些老人是阿爾茨海默病患者。
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癡呆。隨著社會老齡化進程的加快,這個群體在我們身邊越來越龐大。“業內專家經過評估多個地區性流行病學調查形成共識,65歲以上的人群中,老年癡呆的患病率為3%至5%,并且年齡每增加5歲,患病率就翻一倍。”昨天,杭州市七醫院老年心理康復中心主任陳斌華告訴記者這樣一組驚人的數據。
明天是5月20日,“5·20”是一個充滿愛的日子,很多人習慣在這一天表達浪漫的愛。陳斌華也向社會呼吁:請不要忘記關愛家中的老人,尤其是要幫他們識別有沒有被老年癡呆“盯”上。
陳斌華說,大多數人對老年癡呆的認識為“記性不好、找不到回家的路”等,其實這些都已經是疾病到了比較嚴重的程度的癥狀,如果我們能幫老人早期確診并進行規范治療,就可以延緩疾病進展的速度,甚至有的癡呆類型可以控制在終身不發病的狀態。
個性發生改變,常常是首發表現
“明明上午才整理的東西,下午就忘記放哪了,這會是老年癡呆的前兆嗎?因為現在很多人把記憶減退等同于老年癡呆,有些四五十歲的人就這樣擔心自己。”陳斌華說,在他的老年記憶門診中,經常會碰到這類過分焦慮的人。
記憶減退確實是老年癡呆的標志性癥狀之一,但人在45歲以后記憶力本身會逐漸下降,兩者的輕重程度有著天壤之別。而除了記憶減退之外,智力的損害和個性的改變也是老年癡呆的標志性癥狀,尤其是個性改變常常是老年癡呆的首發癥狀,且容易被大家所忽略。
陳斌華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一位退休不久的老干部,因為女兒和女婿要上班,他就負責接送小外孫上幼兒園。突然有一天,女兒感覺到孩子有些悶悶不樂,仔細一問,孩子竟然委屈地說:“外公老是罵我!”
孩子還舉起例子,抱怨自己有多委屈——放學回家想吃東西,外公怎么都不讓,說是零食吃多了影響消化,然后他就哭了,可這樣外公還是不讓吃,反而罵得更兇,偶爾還會打他幾下屁股。
這個意外的發現讓女兒很納悶,一直以來父親對這個外孫都是疼愛有加,只要是小外孫想吃的和想玩的東西,他都會無條件滿足,怎么態度突然來了個180度大轉變?
女兒帶父親上醫院一檢查才知道,這是老年癡呆在作祟。所幸發現及時,疾病還在很早期,只要規范治療,不至于一下子變得非常嚴重。
當然,陳斌華說,個性改變表現的形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從原先的溫順變得容易發怒,有的是從原先的比較計較變得更加計較,還有的則表現為喜怒無常,且在越親近的人面前表現得越加明顯。
老年人晚上睡不著,不一定是單純的失眠
“年紀大的人需要的睡眠時間少”,這是很多老年人對自己晚上睡不著的解釋。
但實際上,老年人晚上睡不著不一定是單純的失眠,很可能是老年癡呆的早期表現。
陳斌華接診過一位老太太,因為晚上睡不好一直找睡眠專家看,吃過無數的藥,但結果始終是換藥后能好個一星期左右,但之后便會復發,且復發后會比之前更加嚴重。這樣的狀態一直持續了五六個月的樣子,家人又有了一個新的發現,就是每天早上醒來的時候,老太太總是亂講話,甚至連家人的名字都叫錯。家人一看情況不對,才帶老太太上老年記憶門診看病。
其實,如果仔細問問病史,可以發現這位老太太的“睡不著”,跟單純的失眠是截然不同的。她每天晚上8點多睡覺,往往睡兩三個小時后就醒來,醒來后就愛起床在家里走動,這兒摸摸,那兒整整,等困了就再睡覺。而在這個過程中,她并不會像單純失眠的老人那樣因睡不著而焦慮。
然而,除了被誤診之外,在這位老太太身上,還有一個非常不利的情況,就是她長期吃各種安眠藥,沒想到藥物非但沒有幫她減輕痛苦,反而加重了她認知的損害。
因此,陳斌華特別提醒大家,一半以上的老年癡呆患者都表現出有睡眠問題,當老人睡眠不好時,千萬別簡單以為是單純的失眠而隨便用藥,最好先弄清楚是否與老年癡呆有關。
一半以上的癡呆老人,會有猜疑癥狀
說起老年癡呆患者的猜疑,先給大家講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故事。
這是一位65歲的獨居老太太,原本是一個非常弄得靈清的人,女兒每周去看她的時候都感到很放心。可就在那么短短一兩個月的時間里,老太太簡直像變了個人。
她經常去派出所報案,說是發現有人在附近踩點,懷疑是要來她家行竊。起初民警還信以為真,專門跑來她家附近偵查,結果什么都沒發現。沒想到老太太之后又跑去派出所報案,說是有人在她家的空調洞里投毒,家里人這才引起重視。
還有一個陳斌華最近才收治入院的病例。這是一位70多歲的老爺子,近一個月來他已經有好幾次對老伴動手,原因是他看到了老伴的影子出門,而且他認為這是老伴與別的男性去約會。可事實情況卻是,他的老伴在家根本就沒有出門。
“可能很多人發現家中老人出現幻覺、猜疑癥狀時,會以為是精神病,根本不會往老年癡呆這方面想,其實臨床上有一半以上的癡呆老人會有猜疑癥狀。”陳斌華說,這是因為腦子里一種叫乙酰膽堿的神經遞質功能下降,使得神經遞質的平衡被打亂,于是就出現幻覺、猜疑、妄想等精神疾病方面的癥狀。
如何測試老年癡呆?讓老人畫個鐘試試
如果你家里的老人疑似出現老年癡呆,陳斌華說:“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小測試評估,這個測試在醫學上叫做‘畫鐘試驗’。”
顧名思義,就是讓老人畫個鐘,把時鐘上的數字逐個寫出來,然后告訴老人一個時間,例如9:20,并讓老人畫出時針和分針,把這個時間標記出來。
正常的老人可以順利完成,如果老人不能畫出圓圈,或者無法完整地把12個時間數字寫出來,或者無法把數字寫在正確的位置上,以及不能準確地用時針和分針標記時間,那么無論出現上述任何情況中的一種,都應該警惕老人的認知能力可能出現了問題,這些可能是老年癡呆的早期信號,需要做進一步檢查。
同時,在照顧癡呆老人時,陳斌華建議做好以下三件事,能有助于延緩疾病的進展:一是定時定量的運動,比如上午9點至10點時做些有氧運動,到身體微微出汗即可;二是盡量避免長時間看電視,這種被動的接受會妨礙老人的主動思維;三是少吃油條、粉絲等含鋁的食物。
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癡呆。隨著社會老齡化進程的加快,這個群體在我們身邊越來越龐大。“業內專家經過評估多個地區性流行病學調查形成共識,65歲以上的人群中,老年癡呆的患病率為3%至5%,并且年齡每增加5歲,患病率就翻一倍。”昨天,杭州市七醫院老年心理康復中心主任陳斌華告訴記者這樣一組驚人的數據。
明天是5月20日,“5·20”是一個充滿愛的日子,很多人習慣在這一天表達浪漫的愛。陳斌華也向社會呼吁:請不要忘記關愛家中的老人,尤其是要幫他們識別有沒有被老年癡呆“盯”上。
陳斌華說,大多數人對老年癡呆的認識為“記性不好、找不到回家的路”等,其實這些都已經是疾病到了比較嚴重的程度的癥狀,如果我們能幫老人早期確診并進行規范治療,就可以延緩疾病進展的速度,甚至有的癡呆類型可以控制在終身不發病的狀態。
個性發生改變,常常是首發表現
“明明上午才整理的東西,下午就忘記放哪了,這會是老年癡呆的前兆嗎?因為現在很多人把記憶減退等同于老年癡呆,有些四五十歲的人就這樣擔心自己。”陳斌華說,在他的老年記憶門診中,經常會碰到這類過分焦慮的人。
記憶減退確實是老年癡呆的標志性癥狀之一,但人在45歲以后記憶力本身會逐漸下降,兩者的輕重程度有著天壤之別。而除了記憶減退之外,智力的損害和個性的改變也是老年癡呆的標志性癥狀,尤其是個性改變常常是老年癡呆的首發癥狀,且容易被大家所忽略。
陳斌華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一位退休不久的老干部,因為女兒和女婿要上班,他就負責接送小外孫上幼兒園。突然有一天,女兒感覺到孩子有些悶悶不樂,仔細一問,孩子竟然委屈地說:“外公老是罵我!”
孩子還舉起例子,抱怨自己有多委屈——放學回家想吃東西,外公怎么都不讓,說是零食吃多了影響消化,然后他就哭了,可這樣外公還是不讓吃,反而罵得更兇,偶爾還會打他幾下屁股。
這個意外的發現讓女兒很納悶,一直以來父親對這個外孫都是疼愛有加,只要是小外孫想吃的和想玩的東西,他都會無條件滿足,怎么態度突然來了個180度大轉變?
女兒帶父親上醫院一檢查才知道,這是老年癡呆在作祟。所幸發現及時,疾病還在很早期,只要規范治療,不至于一下子變得非常嚴重。
當然,陳斌華說,個性改變表現的形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從原先的溫順變得容易發怒,有的是從原先的比較計較變得更加計較,還有的則表現為喜怒無常,且在越親近的人面前表現得越加明顯。
老年人晚上睡不著,不一定是單純的失眠
“年紀大的人需要的睡眠時間少”,這是很多老年人對自己晚上睡不著的解釋。
但實際上,老年人晚上睡不著不一定是單純的失眠,很可能是老年癡呆的早期表現。
陳斌華接診過一位老太太,因為晚上睡不好一直找睡眠專家看,吃過無數的藥,但結果始終是換藥后能好個一星期左右,但之后便會復發,且復發后會比之前更加嚴重。這樣的狀態一直持續了五六個月的樣子,家人又有了一個新的發現,就是每天早上醒來的時候,老太太總是亂講話,甚至連家人的名字都叫錯。家人一看情況不對,才帶老太太上老年記憶門診看病。
其實,如果仔細問問病史,可以發現這位老太太的“睡不著”,跟單純的失眠是截然不同的。她每天晚上8點多睡覺,往往睡兩三個小時后就醒來,醒來后就愛起床在家里走動,這兒摸摸,那兒整整,等困了就再睡覺。而在這個過程中,她并不會像單純失眠的老人那樣因睡不著而焦慮。
然而,除了被誤診之外,在這位老太太身上,還有一個非常不利的情況,就是她長期吃各種安眠藥,沒想到藥物非但沒有幫她減輕痛苦,反而加重了她認知的損害。
因此,陳斌華特別提醒大家,一半以上的老年癡呆患者都表現出有睡眠問題,當老人睡眠不好時,千萬別簡單以為是單純的失眠而隨便用藥,最好先弄清楚是否與老年癡呆有關。
一半以上的癡呆老人,會有猜疑癥狀
說起老年癡呆患者的猜疑,先給大家講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故事。
這是一位65歲的獨居老太太,原本是一個非常弄得靈清的人,女兒每周去看她的時候都感到很放心。可就在那么短短一兩個月的時間里,老太太簡直像變了個人。
她經常去派出所報案,說是發現有人在附近踩點,懷疑是要來她家行竊。起初民警還信以為真,專門跑來她家附近偵查,結果什么都沒發現。沒想到老太太之后又跑去派出所報案,說是有人在她家的空調洞里投毒,家里人這才引起重視。
還有一個陳斌華最近才收治入院的病例。這是一位70多歲的老爺子,近一個月來他已經有好幾次對老伴動手,原因是他看到了老伴的影子出門,而且他認為這是老伴與別的男性去約會。可事實情況卻是,他的老伴在家根本就沒有出門。
“可能很多人發現家中老人出現幻覺、猜疑癥狀時,會以為是精神病,根本不會往老年癡呆這方面想,其實臨床上有一半以上的癡呆老人會有猜疑癥狀。”陳斌華說,這是因為腦子里一種叫乙酰膽堿的神經遞質功能下降,使得神經遞質的平衡被打亂,于是就出現幻覺、猜疑、妄想等精神疾病方面的癥狀。
如何測試老年癡呆?讓老人畫個鐘試試
如果你家里的老人疑似出現老年癡呆,陳斌華說:“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小測試評估,這個測試在醫學上叫做‘畫鐘試驗’。”
顧名思義,就是讓老人畫個鐘,把時鐘上的數字逐個寫出來,然后告訴老人一個時間,例如9:20,并讓老人畫出時針和分針,把這個時間標記出來。
正常的老人可以順利完成,如果老人不能畫出圓圈,或者無法完整地把12個時間數字寫出來,或者無法把數字寫在正確的位置上,以及不能準確地用時針和分針標記時間,那么無論出現上述任何情況中的一種,都應該警惕老人的認知能力可能出現了問題,這些可能是老年癡呆的早期信號,需要做進一步檢查。
同時,在照顧癡呆老人時,陳斌華建議做好以下三件事,能有助于延緩疾病的進展:一是定時定量的運動,比如上午9點至10點時做些有氧運動,到身體微微出汗即可;二是盡量避免長時間看電視,這種被動的接受會妨礙老人的主動思維;三是少吃油條、粉絲等含鋁的食物。
有關【老年癡呆】的相關文章和視頻
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
最新文章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