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治未病不受待見

近幾年,隨著中國經濟社會步入小康,民眾對健康的需求日益強烈,因而養生熱興起。但是,幾乎所有的養生都是和中醫有關,很少聽說我西醫養生。因為中醫研究的是經絡,活人才有;西醫研究的是解剖,死人才有。因而,去看好的中醫,他會告訴你要改善生活方式,調整作息時間,控制好自己的飲食和情緒,這些都是對待活人的療法;去看西醫,除了讓你打針、吃藥,就是手術,人被看作了一個”尸體“。
近幾年來興起的草根養生名人,劉太醫、劉逢軍、張悟本、馬悅凌......,這些都被統統打倒了,除去這些人本身有點小毛病,被抓了辮子,打了棍子之外,他們提出的那些理論思想,主流都是正確的。之所以被打倒,就是因為他們觸動了在朝者的利益,像扁鵲見蔡桓公一樣,最開始,小毛病刮刮痧,針灸一下就可以解決,不必發展到最后要做手術都解決不了。但現實情況是,我們很多人,都沒有悟性,非要拖到最后,寄希望于名醫、神醫來解決。
同時,我們很多的醫生,也非常希望自己是那種挽款狂瀾于既倒之人,換言之,都以成為像扁鵲那樣的神醫為人生職業奮斗的最高目標。事實上,一個醫生的水平再高,又能挽救多少人呢?
說到這里,我們不得不提一下蕭宏慈。他提倡的拍打拉筋自愈療法,讓千萬人受益,讓千成人成為自己的神醫,解決了眾多人的病痛之苦,但同時也觸動了既得者的利益,想想看了,大家都自愈了,醫生、醫院、廠商吃誰喝誰去啊?!馬克思在《資本論》里早就說過:“玻璃店的老板希望人們天天換窗戶,律師希望人們天天打官司,棺材店老板希望天天死人......
同樣,在當今社會,醫療健康不再是社會的福利,而是產業的時候,病人已經成為了這個產業不中最重要的一環,你覺得醫生、醫院、廠商會希望讓病人減少,以此來降低其利潤來源嗎?
一方面,病人自己沒悟性,在未病的階段,不會重視健康;另一方面,醫生、醫院、廠商也并不希望已病的病人減少,如此說來,治未病,只不過是一個美好的愿望而已。
- [本站]胼胝.拇外翻.五指襪04-03
- [本站]說說過敏那點事03-27
- [本站]從春眠不覺曉這首詩說起03-20
- [本站]說說抑郁癥那點事03-13
- [本站]東北.糖尿病高發.滑雪03-06
- [本站]AI讓醫療平權正變為現實02-27
- [本站]急性胃痛剛好又出現體位性眩...02-20
- [本站]春節夜急性胃痛用Deeps...02-13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