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事件>> 建國60年來中國人壽命更長體質更壯

建國60年來中國人壽命更長體質更壯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09-9-29 09:17
【分頁導航】

?

  (來源:新華網)新中國成立前,中國人被稱為“東亞病夫”,人均期望壽命只有35歲,可謂“人到七十古來稀”。?????

?

???  從“缺醫少藥”到“病有所醫”,從“東亞病夫”到“健康中國”。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公共衛生體系和醫療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初步建立,國民健康水平持續改善。目前,我國人均期望壽命由新中國成立前的35歲上升到73歲,孕產婦死亡率由1500/10萬降至34.2/10萬,嬰兒死亡率由200%。降至14.9%。。這三項健康指標已經位居發展中國家前列,達到了中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

????

???  實行疫情網絡直報

?

???  擴大國家免疫規劃?????

?

???  52歲的楊順周是貴州畢節地區大方縣農民,祖祖輩輩都使用的敞開式煤爐,導致他患上了嚴重的氟骨癥,胳膊已經變形。今年初,在政府的資助下,他終于丟棄了這種老式煤爐,換上了回風鐵爐。今年,我國將防治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列入國家重大公共衛生項目,掀起一場“爐灶革命”,1000萬受地氟病威脅的群眾有望告別氟中毒。

?

???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有1200萬人飽受血吸蟲病煎熬。“頭大肩膀攏,肚子像水桶,骨瘦如柴棍,短命早進墳。”這是民間對晚期血吸蟲病人的描述。目前,急性血吸蟲病發病已經基本絕跡。

?

???  “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曾是舊中國傳染病肆虐的真實寫照。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堅持預防為主、以農村為重點、中西醫并重的衛生方針,有效地控制了傳染病的流行和蔓延,先后消滅了天花、絲蟲病,并實現了無脊髓灰質炎目標。今年6月,我國啟動6項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標志著城鄉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邁出第一步。

?

???  2003年抗擊非典之后,我國實現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38種傳染病疫情網絡直報。日、周、月、季、年的疫情分析和定期信息發布已形成制度,我國傳染病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處于世界領先水平。至2007年底,醫療機構疫情網絡直報率達到95.99%;鄉鎮衛生院網絡直報率達到79.04%。截至2007年底,全國傳染病報告及時率為93.44%。

?

???  自1950年開始,我國開展群眾性普種牛痘疫苗運動,到20世紀60年代初,徹底消滅了天花。從1978年開始,全國普遍實行計劃免疫,采用卡介苗、脊灰、麻疹、百白破等4種疫苗,預防結核、脊灰、麻疹、百日咳、白喉、破傷風等6種常見傳染病;2002年,國務院將新生兒乙肝疫苗納入免疫規劃;2007年,國務院將甲肝疫苗、流腦疫苗、乙腦疫苗、麻風腮聯合疫苗、出血熱疫苗、鉤體疫苗和炭疽疫苗等納入國家免疫規劃,可預防15種傳染病。

?

???  針對新發傳染病的流行形勢,我國不斷加大防治力度。國家對艾滋病患者實行了“四免一關懷”政策;對結核病患者實施以免費治療為核心的現代結核病控制策略;血吸蟲病防治規劃覆蓋全國448個疫區縣。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率由1992年的40%上升到2005年的94%。

?

???  在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方面,我國積累了寶貴經驗。汶川大地震發生后,全國衛生系統開展了大規模的醫療救援和防疫工作,累計救治災區傷員301萬人次,住院傷員近10萬人,緊急轉運重傷員1萬多人,創造了非戰爭時期規模最大的傷員轉運紀錄。


?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