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事件>> 揭開英國成“歐洲病夫”之根源

揭開英國成“歐洲病夫”之根源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09-12-17 10:09
【分頁導航】

?

  英國國民健康保險制度(NHS)曾被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是世界最好的醫療服務體系之一,它的最大特點就是從“搖籃到墳墓”免費到底。

?

  但這一制度并沒有帶給英國人良好的健康狀況,英國倫敦市民詹姆士認為,國民保健制度是超級慢,不負責的。他舉了個例子:他的妻子為了檢查異常細胞,必須先通過NHS的檢查,NHS工作人員讓她等6個月。詹姆士覺得這簡直是笑話。于是用自己買的個人醫療保險為妻子做了檢查。結果發現HPV(人乳頭狀瘤)病毒,并成功進行高頻電波刀治療。“我妻子如果再繼續等下去,即便是NHS檢查出她患了HPV,態度肯定是‘不要擔心,子宮頸癌是緩慢發展,因此需要再等6個月再做手術……’這等于讓她等死!”

?

  那么,英國的國民健康保險制度,怎么變成了“等死”呢?

?

  在英國,看病的第一道關是看家庭醫生,只有經家庭醫生預約,患者才能到二級醫療機構就診(急診除外)。但是每1000名英國人中只有2.5名家庭醫生,而法國則是3.4名。連看家庭醫生都難就別提到醫院就診了。家庭醫生的缺乏導致人們在“第一道關”的等待時間就太長。

?

  即便家庭醫生那道關過了,第二關“檢查關”耗時更長。由于醫療器械的老化,更新速度慢,使得在中國人眼中很普通的體檢,在英國也成了“費勁的事”,比如核磁共振,在英國,每百萬人中僅有8.2臺核磁共振儀,遠低于經合組織的平均數11臺,做一次核磁共振的檢查,也需要預約很久。

?

  檢查完了,如果需要手術,那就更要等。英國的經濟多年來連續下滑,大牌專科醫生紛紛從國立醫療機構出走,忙于接受私費病人,而公費患者只能等。尤其是外科手術,病人從預約到手術要等6~12個月,很多病情在等待中到了晚期。不少患者為了及時得到治療只好選擇私立醫院。

?

  為了摘掉“歐洲病號”的帽子,英國政府也在絞盡腦汁:比如投入了1億英鎊,為中小學增設體育設施,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推出了新營養規范,建議民眾少吃加工肉制品、碳酸飲料、薯片和巧克力等。同時,食品企業也要在廣告里承擔健康宣傳的責任。比如,英國電信局禁止在以青少年為受眾的電視節目中,播放含高脂、高鹽和高糖食品的廣告。

?

  盡管如此,英國的公費醫療體系呈現出的人員短缺現象不可能迅速改變,更重要的是,“已經肥胖起來的一代,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讓他們的體重恢復常態”。


?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