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逢軍細說中醫養生的根本與思考

?
【byb.cn】(摘自:大道堂養生)?中醫養生是中醫學理論體系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中醫養生之所以能夠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是因為這種文化與人民身心健康息息相關。正確理解中醫養生的本質,使民眾樹立唯物辯證的養生觀,是中醫養生文化踐行者的責任和義務所在。
?
中醫養生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醫偏向于治病,并兼養生。養生不治病,著眼點在“治未病”,即預防疾病的發生或者促進身體的康復。中醫養生文化的產生與發展來自于人民,來自于實踐。
?
中醫養生文化產生于中國古代人民的養生實踐,而不是實驗室。《帝王世紀》寫道:神農氏“始教天下耕種五谷而食之,以省殺生,嘗味百草,宣藥療疾,救夭傷之命。”《史記·補三皇本紀》寫道:“神農……嘗百草,始有醫藥。”幾千年來,中國人民就是依靠“一塊樹皮、一把草”的調理,使中華民族雖屢經天災、戰亂的磨難,雖無現代醫療技術保健,仍然生生不息繁衍昌盛。即使在科技發達的當代社會,人們在風寒感冒發燒時,喝紅糖姜水一天痊愈;在風熱感冒發燒時,喝獼猴桃汁等涼血食物可以退燒。正是這些方便易行的中醫養生方法,經歷了幾千年的“臨床”實踐而效果不減。科學實驗的標準之一是“可重復”性。這些方法經成千上萬的人重復幾千年而結果一致,充分說明了中醫養生的正確性與科學性所在,而驗證這種結論的權威正是人民大眾。
?
《黃帝內經》是中醫學的奠基石,其不僅為中醫學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而且從始至終貫穿了養生的內容,占有重要篇幅。它成書約在戰國時期,作者站在辯證唯物的立場上提出“凡信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并且指出人在大地上,大地懸在大氣中,較早地揭示了人和宇宙之間的客觀關系。其理論至今仍有很大的實用價值。
?
??? 《黃帝內經·靈樞·本神篇》在精辟論述生命生成和養護的基礎上,明確指出:“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而在這段足以作為中醫養生原則的經典語言中,《黃帝內經》首先把能夠參與養生的人界定為智者,以此類推,當代廣大人民群眾向往養生是智者的表現。接著,《黃帝內經》提出了養生的三個和諧,即人與自然和諧,心態和諧,身體和諧。其中人與自然和諧是總綱,強調人的心態和身體的調節一定要符合自然。
?
??? 正本清源,《黃帝內經》的養生思想和理論從戰國時期發展至今,一直是主流中醫養生學者付諸實踐的重要理論依據,它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和文化瑰寶,它對民族繁榮發展俾有貢獻,它的科學性和實用性決定了其豐富的生命力,被歷代醫家所敬仰,甚至為一些現代醫學家所認同和研究。
?
???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