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的故事287陽交:心悸

【byb.cn 人體管道工】上回書,我們說到了足少陽膽經的第34穴陽陵泉,它是八會穴之筋會;六腑下合穴之膽經穴;還是12天星穴;60五輸穴之合,其性屬土,因此,它是膽經上的非常重要的穴位,有疏解肝郁,治療和緩解膽絞痛、膽囊炎的作用。今天咱們繼續沿膽經的循行路線前行,解讀第35穴陽交,它對緩解心悸有一定的作用,還是先來說文解字~~!

一、陽氣交會地
陽,陽氣也。
交,交會也。
陽交,名意指膽經吸熱上行的天部陽氣在此交會。本穴物質為外丘穴傳來的濕熱風氣,至本穴后,此氣吸熱脹散上至于天之天部而成為陽氣,與膀胱經飛揚穴揚散于天之天部的陽氣相交會,故名陽交。
【定位】: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緣。
【解剖】:局部解刨有腓動、靜脈分支。分布著腓腸外側皮神經。





陽維脈示意圖
陽交陽交,陽氣交會穴。大家注意一下陽交穴的定位就會發現,它位于腓骨后緣,也就是說,緊貼著腓骨。同樣,膀胱經上的飛揚穴,位于小腿肚承山穴下面一點,我們坐在椅子上,把腳面抬起,做勾腳的動作,就可以明顯地感覺到小腿肚一收一縮的運動,而這每一次的肌肉擠壓,都有助于幫助下肢的靜脈血回流;同時小腳肚的每一次收縮,同樣也牽拉著旁邊腓骨上的肌肉運動,這個位置點就是陽交穴,因此才會有穴義所言:“本穴物質為外丘穴傳來的濕熱風氣,至本穴后,此氣吸熱脹散上至于天之天部而成為陽氣,與膀胱經飛揚穴揚散于天之天部的陽氣相交會,故名陽交”,這其中,吸熱脹散,指的就是這個小腿肚的收縮這個過程,也就是說小腿肚這一收縮會產生熱量而脹散,同時牽拉了膀胱經和膽經的多個穴,使得它們在氣血上行的過程中相交于陽交穴,故名。這是一種解釋。第二種解釋,是膽經和陽維脈相交于陽交穴,兩條陽經交會,形成“陽交”,反正你怎么理解都可以。
我們搜索別有病網針灸穴位庫發現,以“陽”命名的穴位相當的多,涉及了7條經脈的18個穴位以及兩個經外奇穴。但符合命名規則的,則只有6條經脈的9個穴位(標紅,十一大陽穴),從中足以可以看出,陽氣乃人體的動力之源,相當的重要。
大腸經:商陽、陽溪
胃經:沖陽
小腸經:陽谷
膀胱經:會陽、委陽、陽綱、合陽、跗陽
三焦經:陽池、三陽絡
膽經:陽白、膝陽關、陽陵泉、陽交、陽輔
督脈:腰陽關、至陽
經外奇穴頭頂部:當陽、太陽
所有以“陽”命名的穴位,都或多或少地有提升人體陽氣的作用。
以“交”命名的穴位,則涉及到了5條經絡的5個穴位,符合命名規則的除交信穴以外,其余4個都OK,這里最著名的就是三陽交穴,三條陰經交會穴。
任脈:陰交
二、陽維脈之郄穴
陽交穴,還是陽維脈的郄穴。那什么是郄穴呢?
郄,空隙之意。郄穴是各經經氣所深聚的地方,大多分布在四肢肘膝以下。十二經脈各有一個郄穴,陰陽蹺脈及陰陽維脈也各有一個郄穴,合而為十六郄穴。除足陽明胃經的梁丘外,都分布在肘、膝關節以下。臨床上郄穴多用于治療急性病。郄穴是氣血曲折會聚的空隙。郄穴是經脈氣血匯聚深入之處,即經氣所深集的所在。它的部位多在經脈曲折部分。

郄穴具有治療本經循行部位及所屬臟腑的急性病證的作用。陰經郄穴多治血證,如手太陰肺經的郄穴孔最治咳血,足厥陰肝經的郄穴中都治崩漏;陽經郄穴多治急性疼痛,如頸項痛取足少陽膽經郄穴外丘,胃脘疼痛取足陽明胃經郄穴梁丘等。此外,郄穴亦有診斷作用,當某臟腑有病變時,可按壓郄穴進行檢查。
陽維脈是“奇經八脈”之一,“維”有維系聯絡之意,陽維脈有“維系”人身陽經的功能。陽維脈聯絡各陽經,與陰維脈共同起溢蓄氣血的作用。這里,作為陽維脈的陽交穴,它有維持和聯絡足少陽膽經和足太陽膀胱經的作用。
三、緩解心悸
什么是心悸,其實它是一個中醫病證名,用老百姓的話來說,就是心慌。多因外感或內傷,致氣血陰陽虧虛,心失所養;或痰飲瘀血阻滯,心脈不暢,引起以心中急劇跳動,驚慌不安,甚則不能自主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心臟常見病證。
也可作為臨床多種病證的癥狀表現之一,如胸痹心痛、失眠、健忘、眩暈、水腫、喘證等。
西醫學各種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動過速、心動過緩、過早搏動、心房顫動或撲動、房室傳導阻滯、病態竇房結綜合征、預激綜合征及心功能不全、神經官能癥等,凡以心悸為主要臨床表現時,均可參考本篇辨證論治。
陽交穴為何可以緩解心悸呢?大家都知道,中醫治病講究八綱和望聞問切四診,“八綱”即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如果不懂這八綱,診病一上來就是錯誤的。那么“八綱”的第一個就是陰陽。很多人一接觸到中醫的陰陽,就認為是玄學,其實這是他是不了解中醫。下面我用一扇門來給大家解讀陰陽。大家都知道,人體有12條經絡,分別是手足的三陰經和三陽經。那么在陰陽經轉換的過程中,會遇到一個中間過度區域,比如少陽和少陽。這個“少”字該如何理解呢?《黃帝內經.素問》第六篇,陰陽離合論,是這樣說的:“是故三陽之離合也: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是故三陰之離合也,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
如上圖,你就能很好地理解開、合、樞的概念
這話是什么意思呢?如上面的圖示,當門打開之時,就為太陽或者太陰,當門關上時,就為陽明或厥陰。而控制門開關靠的是樞紐,也就是門軸,對于陽經來說,就是少陽,而對于陰經來說,就是少陰。而足少陽膽經就相當于這個門軸,是控制陽氣生發和收斂的軸。而陽氣“若天與日”是人體的能量源,白天陽氣一定要升發,而夜晚,陽氣一定要收斂,那什么是控制陽氣開關的機構呢,就是這個少陽,它相當于這扇門開關的軸,你說重要不重要呢?這也是“凡十一臟取決于膽”的原因。
說到心悸,它就是控制心臟跳動這個收放過程的“軸”出了問題了,而陽交穴,它剛好在“少陽”膽經上,同時它又是陽維脈的穴,維系著少陽膽經和太陽膀胱經的運作,因此有著雙重的功效和作用,它的功效是“理氣降濁”,理氣,就是讓氣機順暢;降濁,就是讓濁氣下降,從而形成一個循環。如果濁氣不降,總頂在上面,不心慌才怪呢。因此,刺激陽交穴最好的辦法,就是敲打,或者做勾腳的動作,這個動作常常被認為是緩解“經濟倉綜合癥”的有效方法,其主要的功效,就是通過收縮活動小腿肚,擠壓氣血回流,讓人體周身的氣血循環順暢。
所以,刺激陽交緩解心悸主要是那種經絡堵塞,氣機不暢引起的,屬于功能性的心悸;如果心臟本身出現器質性的心悸,那就需要看醫生了。
健康一線解讀陽交穴-心悸
四、功效和主治
【功效】
理氣降濁
【主治】
胸脅脹滿疼痛,面腫,驚狂,癲疾,瘈疭,膝股痛,下肢痿痹
五、總結
1、陽氣交會地
2、陽維脈之郄穴
3、緩解心悸
這正是:經絡閉塞氣機亂,升清降濁被中斷,心悸能難耐作處解,刺激陽交氣血貫!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8通評虛實論...04-0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7離合真邪論...03-31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6八正神明論...03-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5寶命全形論...03-1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4血氣形志篇...03-10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3宣明五氣之...03-03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2藏氣法時論...02-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1經脈別論之...02-17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
- [事件]嘴里沒味是健康警報04-09
- [事件]流失的肌肉可以長回來04-08
- [事件]食物過敏成多國餐飲的新挑戰04-08
- [事件]白葡萄酒與皮膚癌關系大04-08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8通評虛實論...04-07
- [事件]整夜不睡體內炎癥增加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