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校園生命教育調查

?
“請問你覺得從6樓跳下去會死嗎?”2007年12月的一天晚上,北京某高校學生心理互助熱線接到了一個電話,電話里的聲音異常冷靜、鎮定。
“當時非常緊張,我盡量保持聲音不顫抖。”當時接線的博士生參加“接線”一年多了,根據他的經驗,打電話來如果情緒比較激動的話危機還不是很嚴重,這樣鎮靜的來電者卻是最危險的。
不到一分鐘,電話掛斷。情況緊急,通知完心理咨詢中心所有在北京的老師后,這名博士生調動了一些接線員,兩人一組騎著自行車分頭尋找電話的位置。
唯一的有效信息就是來電的號碼,這是個公用電話,只能用人力搜索的方法,“一邊用手機撥打來電號碼,一邊聽周圍有沒有電話響。”后來他們鎖定了電話所在的宿舍樓,聯系了相關院系的輔導員,最終找到了那個打電話的學生。
中國農業大學心理素質教育中心副主任宋京晶告訴記者,心理危機干預的最佳時間,原則上是在事件發生的24小時內,最遲不超過72小時。
據了解,目前北京各高校普遍建立了“班級——院系——學校”三級危機干預預警機制。每年新生入學的時候,都會有大規模的心理普查,心理咨詢中心根據評估結果約談學生,做初步的危機心理甄別,對有嚴重心理障礙或者精神疾病的學生進行轉介。
大部分高校的心理普查是采用大學生人格問卷,通過探查學生的苦惱、焦慮、矛盾等癥狀,了解學生對自己身心健康狀態的評價和咨詢要求。
“‘常常失眠’、‘想輕生’、‘對任何事都沒興趣’,這是問題人群的幾個特征。”人大商學院某班級心理委員胡晶晶說,“心理普查發現了癥狀表現明顯的學生后,心理咨詢中心會組織約談,確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后,還會建議做進一步的心理咨詢,同時反饋到各院系,我們心理委員平時會特別關注他們。”
“2007年人大共發生33起心理危機事件,2萬多人的學校,危機事件發生的概率是很低的,這得益于平時的預防和干預體系。平均計算,人大每周有0.92次危機干預。”胡鄧說。
據北京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副主任劉海驊介紹,2007年,北大各院系常規排查危機上報131人次,危機臨時匯報25人次。
宋京晶告訴記者,農大的心理危機干預體系按嚴重程度分成了紅、橙、黃、藍、綠5個級別。對于紅色預警,需緊急啟動心理危機干預,對當事學生實行24小時有效監護,確保學生生命安全。對自殺未遂和存在明顯傷害他人企圖的學生,由學院派專人陪同馬上送到專業精神衛生機構進行專業救治。而對橙色和黃色預警,同樣需立即實施心理危機干預,對當事學生實行有效監護,確保學生生命安全。藍、綠2級危機事件,只需報學生工作部,及時對當事學生的心理危機開展預防工作。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