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原創>> 本站>> 別有病網評出2024十大健康新聞

別有病網評出2024十大健康新聞

byb.cn
[本站] 作者 :XJ 日期:2025-1-2 00:01
【分頁導航】

  【新聞背景

  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7部門11月27日公布《關于進一步推進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的指導意見》,要求以保障質量安全為底線、以接診醫師判斷為標準,推進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工作,提高醫療服務效率,改善患者就醫體驗。

  根據指導意見,到2025年底,各緊密型醫聯體(含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實現醫聯體內醫療機構間全部項目互認,各地市域內醫療機構間互認項目超過200項。
  到2027年底,各省域內醫療機構間互認項目超過300項;京津冀、長三角、成渝等區域內醫療機構互認項目數超過200項。
  到2030年,全國互認工作機制進一步健全完善,檢查檢驗同質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結果互通共享體系基本建立,基本實現常見檢查檢驗結果跨區域、跨醫療機構共享互認。

byb.cn


  【別有病網點評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其實政府想做這件事已經不是一年兩年了,政府的動力來自于醫保資金的壓力,同時更方便患者。這個想法,最早可以追溯到2016年,當時只是想讓京津冀互認,結果,時間過去了8年了,現在連北京各大醫院間的結果都不互認,甚至三甲醫院的醫生連下級醫院的結果看都不看,你想在這看病,必須在本院重新來一遍,這就是現實問題。

byb.cn

  這里邊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經濟利益。你想想每個醫院都配置了檢查檢驗科,如果都互認了,雖然醫生的工作量大減,但也意味著收入同樣大減,你覺得醫院間會有互認的動力嗎?第二,技術水平。咱就這么說吧,大城市的三甲醫院所配備的儀器和設備,以及檢查檢驗人員的技術水平,一定高于外地的基層醫院,如果你想在上級醫院確診病情,你覺得醫生會相信下級醫院的結果嗎?有鑒于此,你會經常看到患者抱著一堆的片子,在各大三甲醫院流動,但醫生常常會看一眼,然后就讓你在本院重做,畢竟,如果全國各大醫院的檢測結果都上云了,才有數據共享的可能,但就北京的三甲醫院來說,已經基本具備了云看片服務,但這個需要患者單獨交錢,并且在數字和實物膠片中,只能二選一。而即使北京的三級醫院,都沒有這項云服務,只能打膠片。這種數字鴻溝,難道是幾年的時間可以填上的嗎?政府、公立醫院和患者,這三方互為制約,在效率和公平之間,最好的情況只能讓兩方面滿意,不可能三方都滿意,這就是為何醫療服務,是全球的難題。想想,現在幾乎所有的外資的原研藥,都退出了集采,普通的公立醫院更多的帶有了公益性質,想要好的醫事服務,你就只能掛專家號、特需號,想要好的藥品,你只能自費吧!畢竟,高水平的醫生是稀缺資源,你掛100、500、1000的號,他也不可能會比你掛60元的號和你說的更多,因為外面排了一堆的人等著呢,一上午看10-20個的專家號有的是,這就是現實。而那些低水平的醫生,則是無病人可看。即使以后AI醫生出現了,在短期也很難替代真人的服務。要不你國家富得流油,所有醫生的工資都是你發,所有的醫療設施都是你建,所有病人的醫療費用也是你出,但又哪個國家負擔得起呢?即使如此,有錢的人,還是希望得到更稀缺的醫生資源和更高效的醫療服務,怎么辦?最后,還是要靠錢砸!用電影《我不是藥神》里一段話,最能詮釋現實,這世界上就一種病,那就是窮病!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