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養生是一種態度

【byb.cn 管理員】編者按:養生,現在是一個熱門詞。但究竟什么是養生,可能很多人并不理解。養生,不是治病。如果你得了病,請上醫院。養生,是人在頭腦清楚時的未雨綢繆,是在身體狀態正常時的防微杜漸,是在舒適生活時的居安思危,總之,養生是一種在日常生活中漸漸養成的對生命養護的習慣。網友花溪,跟隨著別有病網站一起成長,不斷地悟出了養生的真諦。下面是她的文章。
花溪:養生是一種態度
看到我體形的變化,朋友同事們羨慕不已,而且據他們長時間觀察并沒有出現反彈,所以紛紛來取經,我說:“別問了,你們做不到!”她們不死心,偏要纏著問個究竟,我也不多說,直說晚上喝粥吧,她們都無奈搖搖頭往后退:“那不行,我們就指著晚上這頓呢!”-
單單一個晚上少吃之法,就讓人望而卻步,終于明白那些打著隨便吃喝不反彈的減肥廣告,為何能讓眾人趨之若鶩了?就是為了迎合胖子心理。
有很多減肥藥物就是抑制食欲,可是不能吃多痛苦啊!于是商人更聰明,想輕松那就來吸脂吧,隨你怎么吃,隨你長多少膘,身上打個洞,把脂肪吸出來好了,不要求你鍛煉,不要求你節食,任你長得多么奇形怪狀,任你每天埋在零食堆里,都能給你好身材。多誘人啊!迎合了一顆顆病態浮躁的心。-
人之所以長胖,總有一些不良的和生活習慣,這些壞習慣不改,別說吸脂,就算是用刀割,也不可能變成窈窕淑女!-
別說減肥這么簡單的事情,在現實生活中,病人對自己的生活習慣,就像律師對罪犯,明知有罪還會辯護。為什么生病呢?生病的關鍵在于平時吃喝拉撒睡做錯了,也不是他們不知道錯,是在于很多時候明知故犯!-
他們總有自己一套邏輯。我活一輩子,不能虧欠這張嘴,“穿的是面上光,吃了心里不慌!”每頓吃的滿嘴流油,直到摸著滾圓的肚子,打幾個飽嗝之后才覺得人生沒有白活。管他腸胃受不受得了,管他大便拉出來是黑的綠的還是不成形的,即使一周不拉我也習慣了,想幾點睡就幾點睡,想熬夜也沒有關系,想找情人就找情人,不能讓自己生活這么不精彩,干不動就來幾顆壯陽藥,現在科技發達著呢!-
會得高血壓?我才不怕呢,有那么多治療慢性病的藥,國家養了那么多專家,我依舊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在吃喝之前我多吃幾顆藥不就行了?何必大驚小怪?你說我會得膽囊炎?可以做手術摘掉,反正醫生說沒有它也行!糖尿病有什么可怕?那么多降糖藥,吃一顆不行我就吃兩顆,吃兩顆不行我就吃一把,看血糖能高不?你說我看起來老?誰不會老?只是早晚問題,真的生病了國家有醫療保險,自己出不了多少,而且現在醫療水平這么發達,有錢還怕治不好病?人,不能白活!-
生病了住院了那可不一樣了。我在醫院里,醫生就得負責,你的把我所有的指標弄正常了,指標是檢驗健康的唯一證據。我都住院了,你管我天天喝雞湯還是喝魚湯,吃盒飯還是吃燒烤,就是不能吃無滋無味的營養餐,可不能虐待了我的胃,你把我的病治好了就行,要不然小心我去告你,我是弱者!
醫生呢,也會對付的。想盡快消炎還不容易?用一聯抗生素不行就用兩聯,兩聯不行就用三聯,管他什么超級細菌,管他什么耐藥性,抗炎藥就是我們的發財樹!在國外,買消炎藥比買槍還難,在國內,卻比買米還簡單!-
你叫這些人養生,他們即使病了也會硬邦邦的回擊你:“養生能治病啊?養生的人不死啊?”
誰也不敢說養生能治病,劉太醫、劉逢軍、張悟本都是前車之鑒。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如果你想追求健康,那么一定要追求健康生活方式。養生的人最后也會塵歸塵,土歸土,但起碼我們活的有質量,活的有尊嚴!養生的人會長壽,而不養生的人則是長受罪。
那么多人得了不治之癥后翻然悔悟,好好養生,能一直健康而精彩的活著,是因為養生開啟了身體自愈之門。
病是人體自身調節好的,比如骨折了,醫生給你做了固定,最后骨頭是自己長好的對不對?疾病的恢復都是身體自己修復的結果。
有人說堅持養生好難,養生需要堅持嗎?我真的不這樣認為。你每天呼吸,每天吃飯需要堅持嗎?你每天抽煙需要堅持嗎?真正的養生是潤物細無聲的進入我們生命的每個角落,不是克制,不是堅持,而是習慣。但我不是圣人,我沒有到“八風吹不到”的境界,我也會偶爾吃大餐,傷心也會流淚,生氣也會罵人,和老公吵架我也會出逃,只不過我會很快調整過來。只不過我安靜的時候比常人多,喜歡聞聞花香,曬曬太陽,聽聽音樂。當我看見同齡人在病床上走一遭,而我健康依舊時,內心多出一份坦然!
越養生,人活的就越明白。養生如做人,踏踏實實,從從容容!世上沒有仙丹,沒有神醫,只有自己救自己!養生,就是對生命的養護!
- [網友]花溪:傾訴 讓咽痛消失06-09
- [網友]花溪:油拔排毒的具體方法02-23
- [網友]花溪:讓我們一起做油拔02-16
- [網友]花溪:糖尿病人的食譜07-10
- [網友]花溪:老公降糖記07-01
- [網友]宇峰:驚竦-竟從膝蓋里拔出...10-20
- [網友]花溪:節后的深度灌腸效果驚...10-14
- [網友]印善:體會春三月的"發陳"05-21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