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健康堪憂 養生已成社會問題

?
上海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癌癥監測數據顯示,上海市區女性的癌癥發病率比20年前上升近一倍,每100名上海女性中就有一人是癌癥患者。“城市越發達,環境污染就越嚴重,生活越不規律,壓力也越大,癌癥發病率愈高。”上海已經成為全國癌癥發病率最高的城市。
?
7月4日,北京發布健康白皮書,癌癥連續四年成為北京人第一殺手。每千人就有近三人患癌,比上年上升百分之五點九。男性惡性腫瘤發病中,肺癌居首位,其次是結腸癌和肝癌、胃癌;女性中乳腺癌居首位,其次是肺癌、結腸癌、子宮體癌和卵巢癌。
?
來自腫瘤醫生的觀察,“最近收的幾個惡性腫瘤病人,入院后無論完善檢查還是剖腹探查,都發現是晚期,無法根治。總結起來,現在惡性腫瘤發病的確比較隱匿,一些患者還每年都有體檢,也就是說,病情進展還比較迅速。惡性腫瘤發病率的逐年增高和低齡化趨勢,讓我不得不想到食品安全、環境惡化、壓力巨大、生活焦慮等高危因素。
?
而疾控中心精神衛生中心兩年前的保守數據是,中國各類精神疾病患者人數在1億人以上。另有數據顯示,重癥精神病患人數已逾1600萬。精神疾患在我國疾病總負擔的排名中居首位,已超過了心腦血管、呼吸系統及惡性腫瘤等疾患。
?
有關專家指出,目前,內地精神疾患呈失業、無固定職業、非技術工人和高社會階層者發病率高的“U”字形特點。在經濟發達、競爭激烈和知識分子集聚的市區,更是精神疾患高發的地區,精神疾病呈現城市化、白領化的趨勢。
?
在社會轉型期,誘發精神疾病的因素增多。生活節奏的加快導致社會普遍的心理緊張,價值觀念混亂甚至解體造成普遍的無所適從感,社會嚴重分化造成的心理失衡,以及人的期望與實際的落差增加等,種種因素造成當前中國精神疾病患者人數不斷攀升。有報告稱,中國的精神疾患時代已經到來。
?
對于現代人焦躁而又不安的生活,有人調侃說是:三十年前拿命換錢,三十年后拿錢換命。
?
膀胱癌患者老布死里逃生之后,深刻感悟,“我們的生命不是數學題,做錯了,還可以修改,我們的生命說沒了,就沒了。沒有誰替我們負責,只有自己解救自己。”他放棄西醫治療手段,通過素食、經絡、著書、旅行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救贖。
?
潘肖玨教授,五年里先后患上乳腺癌、股骨頭壞死、冠心病三大頑癥,她和老布一樣,積極采取自我療法,憑著頑強樂觀的精神與死神開戰,書寫了五年抗癌傳奇。她的兩本著作《女人可以不得病》和《我們該把自己交給誰》影響甚大,受益良多的讀者尊稱她為“養生教母”。
?
當潘肖玨得知于娟患病的消息之后,曾經和于娟取得過聯系,在發現于娟和自己所患的均為Her-2強陽性乳腺癌,潘肖玨一方面將治療Her-2強陽性乳腺癌的利器——“月見草油”拿給于娟,一方面建議她放棄化療。
?
“Her-2強陽性乳腺癌復發概率大,死亡率高。而且它還有個特點,就是對化療并不敏感、不感冒,也就是說,這種癌細胞不怕化療,而且我體內的正常細胞倒要因為化療而喪命,到頭來很多Her-2強陽性乳腺癌的患者,很可能不是死于癌癥,而是死于化療……”
?
遺憾的是,于娟當時正在接受靶向性化療,且效果不錯。當潘肖玨再次和于娟通電話,聽于娟說骨頭疼時,心里馬上咯噔了一下,她知道,這下完了。
?
生命沒有如果。現在我們很難設想年輕的于娟是否可以因為聽從潘肖玨教授的建議而延長生命。“早知道會這樣”,這已經成了我們痛悔時最常用的句式,可于娟式的悲劇仍然不斷上演。人生的悖論正在于此——如不親身經歷,大多數人還是不會“悔改”,“毫無必要”地壓榨或消耗自己的生命總被當作理所當然,等身體垮掉時,又才幡然醒悟自己親手毀掉自己的幸福。
?
拿什么拯救我們的身體?等到發現問題時,采取西醫的“老三樣”手術、放療、化療,還是篤信中醫,防范于未然,開始食療、藥補、修生養性?
?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