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獨問題不解決是對人民不負責

?
焦慮,時不時在失獨父母心中彌漫。
?
談到現狀,他們總會做一組比較:
?
首先跟失去孩子的年輕父母比他們好歹還年輕,還能生育,還會有孩子,還有希望。“我們呢?”
?
然后是子女不在身邊的空巢老人不管子女怎么忙,他們總歸有個盼頭兒。逢年過節,還可以共享天倫。看病抓藥,總還有可以依靠的人。“我們呢?”
?
接著是沒有子女的孤寡老人他們沒有擁有過,又怎么會因為失去傷心。再者說,他們可以成為五保戶,成為政策關照對象。“我們呢?”
?
……
?
有一天走不動了,生病了不能去掛號,還遭到保姆的欺負……
?
這是“孫萌媽媽”經常想象的場景,“我不怕死,怕病。”她說。
?
“錐心泣血,悲天愴地,撮土焚香,母為兒祭。”每年兒子祭日,61歲的“李昭媽媽”都會寫詩寄托哀思,黑體加粗的方塊字堆砌著她對兒子的思念。
?
“國盛家破今日,老無所依明天”去年的祭詞,李昭媽媽這樣寫道。
?
養老、醫療,成為大多與共和國同齡的失獨父母,最大的共同焦慮。
?
新聞里說北京好點的養老院排號要10年,還說年紀大一些的失獨父母尋找養老院,被對方以“沒人簽字,出了問題誰負責”理由拒之門外。
?
這些都會讓他們緊張萬分。
?
調查期間,記者針對失獨父母找養老院向海淀、朝陽、大興等地多家養老院咨詢,得到的答復是入住養老院一定要有監護人(多為子女)簽字,如果沒有必須有所在街道或工作單位提供的相關證明。
?
“去哪兒找證明?誰愿意管這攤子事兒呢?”失獨父母的擔憂并不是沒有來由,無論是所在社區還是原工作單位,都沒有承擔這項職責的部門。在養老體系本身存在著種種掣肘的背景下,這些失去依靠的父母們無疑更加憂心忡忡。
?
“即使養老院沒這么多問題我們也擔心。”“李昭媽媽”腦海中會時常浮現年老的自己出現在養老院里的樣子,“別人的兒女定期來看望,我們只能眼巴巴地看著。”
?
北京大學人口所教授穆光宗總結,無人養老,無人送終,是很多獨生子女夭亡父母普遍擔憂的殘酷現實。而入住社會養老院又面臨著重復的刺激與傷害。
?
穆光宗直言,失獨群體的產生是計劃生育政策必然產生的結果,“我們應該善待他們,他們響應國家號召才走到了今天,他們老了,政府應該關心幫助他們,讓他們有自己的家園,讓他們有自己的生活,讓他們有安寧的晚年。”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