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濫用每年致8萬人喪生

?????? 我國每年因抗生素濫用導致800億元醫療費用增長,同時致使8萬病人不良反應死亡;我國研制一個抗生素大約需要十年時間,而產生耐藥菌素卻在兩年之內,未來呈無有效抗生素的可怕趨勢。
在近日召開的“全國基層醫療機構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培訓計劃”啟動儀式上,上述數字和事實擊打著每一個與會人員的心房。
合理用藥,特別是合理使用抗生素,成為專家、官員心目中需要各界加強關注的嚴重問題。
醫學界流行一句話說,在美國買槍很容易,但買抗生素卻很難。然而,我國的情況則完全不同。據了解,雖然經過多方的艱辛努力,但是我國醫院的抗菌藥物使用率在2007年仍然高達74%,門診處方抗菌藥物使用率也在21%以上。其頻率和強度都高于歐美國家20%~50%。一些醫生和患者甚至將抗生素視為萬能藥,感覺不舒服就服用一點。
抗生素的濫用從技術上造成細菌耐藥性增長,從而致使其自身在較短時期失效。上個世紀40年代,青霉素作為最早抗菌藥物,成功地解決了臨床上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難題,隨后問世的大環內酯類,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又使肺炎、肺結核的死亡率降低了80%。那時,曾有人斷言,人類戰勝細菌的時代已經到來。當時,全球每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數約為700萬。但是,40年后這一數字猛增至2000萬。
這種尷尬境遇和抗菌藥物的不規范使用有著直接的關系。專家說,凡超時、超量、不對癥使用或未嚴格規范使用抗菌藥,都屬于抗菌藥濫用。廣泛的、大劑量的使用抗菌藥物加速了細菌的耐藥性變異,從而使得藥物本身沒有了實際作用。比如,當年人類研發青霉素用了20年,然而,在不到20年內,它在世界大部分地區對治療淋病等傳染病就沒有了效果。這種情況還在加速中。
衛生部醫管司評價處處長劉勇表示,目前我國每研制一個抗生素要10年,而細菌產生耐藥性只需兩年。“如果我們再不加以控制,過不了多長時間老百姓看病吃藥就沒有有效的抗生素可以用了。”因此,2007年《世界衛生報告》將細菌耐藥列為威脅人類安全的嚴重公共衛生問題之一。
據了解,在北京協和醫院,上個世紀80年代的院內真菌感染率是0%,到了2000年,這個數字上升到7%~8%。“院內血流感染中,G(+)球菌上升,主要是MRSA、MRSCoN和腸球菌屬,G(-)桿菌出現泛耐藥的非發酵菌(不動桿菌和綠膿),臨床治療很困難。”北京協和醫院感染科主任王愛霞說,某種抗生素用得越多,就越容易產生耐藥性。
受到這種情況的影響,在渡過20世紀90年代前的開發熱潮后,許多大的制藥公司越來越不愿意為研發抗生素埋單。其原因除了抗生素開發到一定程度后,再開發新的品種所需的研發費用越來越高外,更重要的是快速的失效使醫藥公司的巨大投入得不到產出補償。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