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人物>> 郝萬山談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郝萬山談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byb.cn
[人物] 作者 :BYB.cn 日期:2009-2-2 10:36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郝萬山談情緒與健康

  □ 記者 周 穎

  健康,不但是沒有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一個健康的人應具備無生理及遺傳疾病、有自我控制能力、能正確對待外界的影響、處于內心平衡的滿足狀態。這是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郝萬山日前在談到情緒與健康時強調,健康的最大敵人是自己,是自己的各種欲望、雜念和不正常的情感、情緒。因此,自己的情緒要自己調控,健康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良情緒給健康帶來危害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說,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老祖宗的警世明言,從預防疾病方面為人們敲響了警鐘。

  郝萬山說,目前,由于多種因素影響,表現為亞健康狀態的人呈上升趨勢。其實,亞健康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一種生理功能低下和心理適應能力低下的狀態。具體表現多種多樣,如易疲勞、腰酸背痛、睡眠欠佳、食欲不振、排便不爽、精力不足、心理脆弱、多愁善感、焦慮緊張、心煩急躁、怨天尤人、牢騷滿腹、月經紊亂、低熱、淋巴結腫大等等。亞健康不僅是許多疾病的前奏,還是衰老的征兆,世界衛生組織把亞健康當作是21世紀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

  “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們,如果不注意情緒上的自我調節,就會逐步發展為疾病,我們千萬不可掉以輕心。”而情緒對健康有哪些影響呢?郝萬山介紹,不良情緒直接導致氣機紊亂。我國古代的醫家總結出:“怒則氣上,怒傷肝。喜則氣緩,喜傷心。思則氣結,思傷脾。悲則氣消,悲傷肺。恐則氣下,恐傷腎。”情緒、情感的異常,會干擾和抑制人體的自調機能,從而導致生理功能的失調和各種疾病的產生。如一些心身性疾病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冠心病等。

  他舉例說,曾有一女病人因離婚以及財產糾紛,一夜失眠而導致斑禿。一女孩由于其母的苛刻要求,而造成精神緊張,得了嚴重的皮膚病。一高血壓老人突然看到自己多日不見的小女兒,喜極傷心而猝死。這些都是與情緒、情感有關。

  注重修養 心理平衡

  “為避免不良情緒給健康帶來的種種危害,我們要掌握一些保證生理健康的方法。”郝萬山說,人體與生俱來就有自動優化調節機能(簡稱自調機能)。解放自調機能的方法包括心理平衡調節法和修德、修心。前者有宣泄法、轉移法、理喻法、以情勝情法、改變觀念法等。后者則注重自己的德行修養。《素問》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孔子認為,大德必得其壽。孫思邈指出,性既自善,內外百病皆不悉生,禍亂災害亦無由作,此養生之大經也。因此,人要善良、要積德,不僅在行為上要行善積德,還要積口德,不挑撥是非,不出口傷人,不出口害人。

  物我兩忘?? 意氣俱靜

  解放自調機能還有無為法,即處于物我兩忘、意氣俱靜的境界;意守法即意守身內之物或守身外之物;吞津法即叩齒、攪海、吞津;默念字句法等。他強調,以上種種方法皆要持之以恒,長久訓練 ,方可有效。

  同時,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人們要遵循“放松、專注、愉悅”三原則,經常做到四快樂,即助人為樂、知足常樂、自得其樂、沒樂找樂,以更好地自我調節,達到健康的目的。

  中醫調理 激發潛能

  郝萬山告訴人們,中醫的促進、鞭策自調機能方法也有助于健康。該方法就是運用各種刺激手段,通過改善肌膚血液循環和促進經絡經氣運行,達到激發、促進、推動人體自動調節機能的效果,進而起到調節身心,保護健康的作用。如拍打、搓揉、刮痧、拔罐、循經推按調理、正脊、推拿、點穴、“312”經絡鍛煉法、敷藥、針刺、艾灸、埋線、割治、放血、運動、食療、藥物調節等。

  “善心對世界,恬淡并虛無。經常偷著樂,切勿樂過頭。氣是惹禍根,酒是穿腸毒。消除貪嗔癡,健康即擁有。飲食宜清淡,肥甘當戒除。循經拍推按,常常自找抽。刮痧或拔罐,偶爾放血流。太極加散步,活過九十九。”

  郝萬山的一首詩,為希望擁有健康的人們作了最好的詮釋和提醒。?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