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人物>> 乾隆皇帝的9大獨門養生術

乾隆皇帝的9大獨門養生術

byb.cn
[人物] 作者 :BYB.cn 日期:2013-4-1 13:48

  【byb.cn】(來源:網絡)清乾隆皇帝活了88歲,得益于他三字養生口訣:齒常叩,津常咽,鼻常揉,腿常運,面常擦,足常摩,腹常旋,腰常伸,肛常提,食勿言,臥勿語,飲勿醉,色勿迷。這也就是中醫上所說的“九常”養生法。


  其中前九句即為中醫的“九?!别B生法也稱九常養生術,下面對其進行詳細的介紹。


  1、齒???/strong>


  扣齒是空口上下齒有節率略聞聲響的扣擊。據說,經??埤X,既能堅齒固齒,防止牙齒松動、脫落,又能活動面部肌群,促進面部血液循環。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在他的《養生記》中有“侵晨一盤粥,夜飯莫教足,撞動景陽鐘,扣齒三十六”等語,說明扣齒養生,由來已久。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的食物也越趨精細,結果使得咀嚼器官不能充分發揮作用,扣齒正可彌補這方面的不足,它可以增加適當的生理性刺激,促進血液循環,從而增強牙周組織的抵抗能力。此法簡便易行,隨時隨地可作,實踐證明效果良好。


  扣齒方法:口唇輕閉,有節奏地扣擊上下齒,先扣兩側大牙60次,再扣門牙60次,每日2~4遍。力度要適當,略聞聲響即可。


  2、津常咽


  咽津是將口中唾液慢慢咽下。咽津是歷代養生學家都推崇的方法,稱其有“令人軀體光澤,津潤力壯,有顏色”的作用。并有詩贊曰:“津液頻升在舌端,尋常漱咽入丹田。于中暢美無凝滯,百日功靈可駐顏?!爆F代醫學研究也證明,唾液有解毒免疫和幫助消化的功能。其含有淀粉酶,能幫助消化和促進吸收;含有的溶菌酶能殺死混在食物中的有害微生物,有效預防胃炎、消化道潰瘍和腫瘤。難怪有“唾液一口值千金”的說法。廣州人也有“吞口水(唾液)養命”一說。


  咽津方法:盤坐床上,或閑時端坐,自然放松肢體,排除雜念,寧心靜氣,閉目、合口、用舌舐上腭,將口中生出的唾液緩緩咽下,重復九次。每日早、中、晚各做咽津功一次。

  3、鼻常揉


  揉鼻就是以雙手沿鼻子兩側揉擦。鼻是呼吸系統的起始部分。鼻腔內壁具有粘膜和叢毛,粘膜上有豐富的血管網,可以溫暖、過濾和濕潤進入的空氣,有效保護呼吸系統。同時,鼻還是嗅覺器官。中醫認為,肺居胸腔,在諸臟腑中,其位最高,故稱“華蓋”。肺葉嬌嫩,不耐寒熱,易被邪侵,故又稱“嫩藏”。肺開竅于鼻:鼻是肺之門戶,為氣體出入的孔穴。如肺氣調和,則鼻竅通暢,嗅覺敏銳。揉鼻,促使鼻部血液循環,使鼻道暢通??深A防感冒、鼻炎等上呼吸道的疾病,以免“嫩藏”邪侵。


  揉鼻方法:首先是揉鼻,雙手快速對掌搓擦20次,以右手掌心捂鼻子并旋轉揉摩20次,反復3遍。接著是擦鼻,雙手魚際互相摩擦至發熱,然后以雙手魚際按于鼻兩側,沿鼻跟至迎香,往返摩擦100下。


  4、睛常轉


  轉睛就是順、逆時針旋轉眼球。有人說“養生先養眼”,又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梢娔愕难劬Σ粌H僅是涉及視力問題,還牽扯到你全身,影響著你的健康。眼睛是人體感受器中最敏感、最精細的器官,還和情感有密切關系。中醫理論研究證實,人體十二條經絡均與眼睛有密切聯系。當身體任何一部分出現問題時,都對眼睛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現今時代,電腦、電視使我們長時間把眼睛固定在一個目標上,目不轉睛,眼睛肌肉就容易衰弱衰老,視力很快退化。人的眼球本來就應該經常轉動,眼球有關的肌肉才能保持健康活潑。因此,能經常運動眼球,對改善視力,保持健康,紓解壓力有神奇功效。


  轉睛方法:雙手拇指和食指,分別捻壓耳垂。同時,轉動眼球四個八拍。第一、二個八拍眼球沿逆時針方向轉動,其轉動順序為上、左、下、右。第三、四個八拍眼球沿順時針方向轉動,其轉動順序為上、右、下、左。每拍轉動一個方向。耳垂上有兩個主治眼病的穴位,手法是捻壓,不是擠壓。轉動眼球時,頭部不動。


  5、面常搓


  搓面就是雙手搓熱,再上下搓揉面部。據《拾遺記》載:三國時期,孫權的兒子孫和,不小心燙傷了心愛的鄧夫人,醫生用白獺的骨髓與白玉、琥珀配制外用藥搓面,治愈后的鄧夫人面部白里透紅,更嬌艷動人。從中醫的理論來說,“心主血脈,其華在面”,現代醫學同樣認為,人的面部皮膚毛細血管極其豐富,若心臟功能正常,面部血液循環旺盛則皮膚色澤紅潤,有光彩;反之,面色就會恍白晦滯或暗黑無光澤。素有“陽明胃脈榮于面”之說,對應也有說:“晨起擦面,非徒為光澤也,和氣血而生陽益胃也。”故搓面有改善面部血液循環,可有效預防面神經麻痹、面神經痙攣、面部色斑、面部神經痛等。長期堅持,還可以延緩顏面衰老,推遲老年斑和面部皺紋的產生。


  搓面方法:兩手掌搓熱后,立即改搓揉面部。雙手掌從兩頰開始,由左側經額到右側,再經下頷搓回左側,如此為一周。從左到右順時針輕輕搓揉20周,再從右到左逆時針20周。每天早晚各一次。

  6、足常摩


  摩足就是經常按摩足的底部。摩足是我國流傳以久的自我按摩法,古今中外皆有之。宋朝大文學家蘇東坡把“擦腳”作為一項重要的健身法寶。數十年如一日,早晚摩足,從不間斷,直到晚年仍精神抖擻,老而不衰。中國有句老話“富人吃藥,窮人燙腳”,又說“富人吃人參,窮人搓腳心”。醫學界也普遍認為“人之衰老始于足,足血盈,則身心健”?,F代醫學研究證明,搓摩足心,可促進血液循環,刺激該處的神經末梢,促進尿酸排出,祛病延年。根據中醫理論:常摩足心,有滋陰降火,強腰健腎,益精補髓的功效。因為中醫理論認為腳底之涌泉穴乃足少陰腎經之開穴,通足太陰脾經與足厥陰肝經。三條陰經又與其他經絡相聯。三條陰經既通,則可調整其他經絡,平衡各臓腑,以達延年益壽之目的。
  摩足的方法:(做前最好先燙腳。)人端坐椅上或與小腿等高的床、凳上,自然放松。然后抬起左腿,將小腿放在右腿大腿上,腳心朝外,左手扶著左腿腕,用右手手掌(勞宮穴),搓左腳腳心120下。搓完后放下左腳。再用此法搓右腳腳心120下。(以兩腳心自覺有微微發熱為好。)


  7、腹常運


  運腹其實就是順時針方向揉腹?,F代醫學告訴我們:食物進入后,由于消化系統的運動與分泌機能,使食物不斷向下推移,不斷地被消化、吸收。不被吸收的殘渣遺留在大腸內,形成糞便排出體外。若腸胃蠕動不正常,糞便在大腸內停留時間較久,水分被吸收過多,就會形成便秘。有資料說明,糞便停留時間過長是美容的大忌,更有甚者,還會誘發直腸癌。腹部的自我按摩,可促進胃腸蠕動、疏通經絡、活血化淤,防止胃腸潴留及便秘。以達健體強身的目的。


  運腹的方法:睡覺時將雙手搓熱,相迭于上腹部,劍突下為開始,順時針方向經神厥穴(肚臍)、丹田附近又回到始點,一周作一下。如此共輕輕揉摩100下。隨著按摩次數的增加,胃腸部會有一些反應,如打嗝、腸鳴、肛門排氣等,這些都是良好的生理反應,是胃腸刺激的結果。應該注意的是,在空腹和飽食后不要按摩,以免引起不良反應,適得其反。


  8、肢常伸


  伸肢就是四肢經常進行伸展運動?,F在是人所共知:生命在于運動?!傲魉桓?,戶樞不蠹。”運動可使肌肉有充分的血液供應,獲得更多的氧氣和營養物質,使肌肉粗壯有力,富有彈性,收縮能力增強,身體變得更加健壯。運動系統的活動是在神經系統控制下進行的,運動可以使神經系統反應更靈敏、更協調,使人的精力變得更充沛。四肢的經常運動,能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增強代謝,能使各個系統的功能提高,特別是可以使循環系統和呼吸系統的功能得到很大的改善,有效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富貴病。


  伸肢的方法:諸如“五禽戲”,“太極拳”,“廣播體操”等武術與體操都是較好的伸展四肢的運動。本文提倡使用“第八套廣播體操”。


  9、肛常提


  提肛就是聚精會神地收提肛門。直腸和肛門所處的位置,靜脈血回流容易受阻?,F代醫學認為,提肛是通過使肛門周圍的肌肉及軟組織一張一弛的運動,可以改善該部分的血液循環,增強肛門括約肌等提肛肌肉群的功能用以預防及治療因為該肌肉群松弛所引起的疾病,提高肛門、直腸的抗病能力。能防治痔瘡、前列腺增生、大便失禁和女性應力性尿失禁、陰道松弛、子宮脫落等疾病。


  提肛的方法:提肛時可采用臥式,也可采用坐式、站式,隨時隨地可做。具體提肛方法是:全身放松,將臀部和大腿并攏,(除了提肛肌群,腹部、大腿、臀部均不需用力)做深呼吸。吸氣時,持續提收肛門5秒;呼氣時,肛門放松5秒。一提一松為一次,如此重復15次,每天2~3次。此法練習者注意:肛門局部感染、痔瘡急性發炎、肛周膿腫等患者暫不宜使用。

?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