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事件>> 老百姓你的胃里有多少添加劑

老百姓你的胃里有多少添加劑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09-3-23 09:47
【分頁導航】

?

  作為業內人士,張利勝對媒體關于食品添加劑的妖魔化報道,一直耿耿于懷。他說:“大家重視食品安全是好事。但是三聚氰胺、蘇丹紅,根本不是食品添加劑,而是非法填充物,說白了,放這些東西就是投毒,但是大家把這些都歸因為食品添加劑惹的禍。”


  我國當前約有2億多的農戶在以小作坊等分散的方式生產初級農產品,包括我們所吃的糧食、蔬菜、水果、雞鴨魚肉等,由于他們的生產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農民缺乏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識和法律意識,因此出現農藥殘留超標等問題是難以避免的。


  梳理中國近年來的食品安全事件,可以發現,從飼料肥料、種養、屠宰、生產加工、運輸、銷售,食物供應的整個鏈條,日益工業化。每個環節都有安全漏洞。各種名目的非食用物質在每個環節上都有可能被加入到食品中,甚至完全是用化學材料“制造”出來的食品也越來越多地占領了市場。


  2001年3月至9月,廣東中洋飼料有限公司因購買“瘦肉精”生產豬用混合飼料,導致河源600多名市民中毒,成為震驚一時的大案。該公司原經理林清源被判有期徒刑4年。


  2004年,阜陽發生劣質奶粉事件,12名嬰兒因食用這種沒有營養價值的“空心奶粉”而死亡,229名嬰兒因此營養不良。劣質奶粉是用淀粉、蔗糖替代乳粉,奶香精調香調味而成。


  2004年5月,央視《每周質量報告》節目,揭露龍口粉絲摻假。一些粉絲生產商為降低成本,摻入粟米淀粉,為了增白,使用有致癌作用的碳酸氫銨化肥、氨水進行增白。龍口粉絲這一歷史名牌也被非法添加物攻陷。


  而蘇丹紅事件則突顯了食品供應全球化安全的可怕之處。


  2005年2月,英國食品標準局在官方網站上公布了一份通告:亨氏、聯合利華等30家企業的產品中可能含有具有致癌性的工業染色劑蘇丹紅一號。隨后,一場聲勢浩大的查禁“蘇丹紅一號”的行動席卷全球。最后,廣州市增城區田洋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辣椒紅一號的食品添加劑被認定為這次全球性食品安全事件的源頭。


  就在英國警告之后,2005年2月23日,中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出緊急通知,要求清查在國內銷售的食品(特別是進口食品),防止含有蘇丹紅一號的食品被銷售及食用。當年3月29日,中國緊急制定了食品中蘇丹紅染料檢測方法的國家標準,開始正式實施。


  “目前,已經有17種非法添加物被列入黑名單。”張利勝介紹。


  立法求解


  在中國食品行業,目前使用的技術標準99.8%由國外制定的。國外一般按產品定標準,標準與產品一一對應;中國則是按類別劃分,如各種蔬菜只有一個標準—蔬菜類。因此同樣,一個農藥殘留物,國外有2000多項標準,中國只有100多項。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說,國外技術標準的修改周期一般是3到5年,而中國技術標準更新速度較慢。如牛奶,1986年制定了國家生鮮牛奶收購標準GB6914-86。該標準規定牛奶中的微生物指標,國家一級奶應小于50萬個/毫升、二級奶100萬個/毫升、四級奶則達到400萬個/毫升。而美國、加拿大規定,如牛奶中微生物超過5萬個/毫升,就要從嚴處罰。


  監管標準缺位外,法律成了食品安全的保障稻草。從198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食品衛生法(試行)》,我國第一部食品衛生專門法律誕生至今,我國現已頒布的涉及食品監管的法律法規數量多達十幾部,但是多頭管理和監管失控,使得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


  備受關注的《食品安全法》,2月28日正式出臺。華南理工大學輕工與食品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鄭建仙認為,《食品安全法》雖然規定食品安全問題由衛生行政部門牽頭,但衛生行政部門是否就要因此承擔所有食品安全方面的責任還有待考量。


  近年來, 雖然更多的食品安全事件曝光于公眾視野,但很多專家并不對中國食品安全的未來感到悲觀。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陳君石因為長期為食品企業辯護,成為網友攻擊的對象。但他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應該說我國食品安全狀況總體來講是好的,而且一年比一年好。它具體的標志就是我們國家總的食品合格率在15年以前大概只有50%到60%,而現在已經達到了90%左右。”

?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