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擬出臺互聯網醫療管理辦法
(來源:北青報)日前,一份衛計委印發的《關于征求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和關于推進互聯網醫療服務發展的意見(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在網絡流傳。該征求意見稿對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的醫療機構制定了詳細規范,醫療機構、醫生都需要相應資質,醫療活動的范圍僅限于醫療機構間的遠程醫療服務和基層醫療機構提供的慢性病簽約服務。雖然該征求意見稿并未被公布,不過多位業內人士已經肯定了該征求意見稿的真實性,并表示如果最終文件改動不大,會對現有互聯網醫療格局造成較大影響。
行業新聞北京進入手足口病高發期 疫苗已上市
(來源:法制晚報)本報訊(記者李潔)本月起至7月,北京將進入手足口病發病的高峰期。今年前三個月手足口病發病數略高于去年。目前,針對EV71所致的手足口病疫苗已經上市,對手足口病具有95%左右的保護效果。(微信ID:fzwb_52165216)
行業新聞北大第一醫院開通中藥快遞
(來源:北京晨報)醫改新政實施后,為改善患者看病就醫體驗,北京多家醫院利用互聯網+醫療技術改善藥事服務,包括醫生處方的前置審核、上線自動擺藥機、自動發藥設備、啟動中藥物流配送等。
行業新聞北京醫改落地 怎么個改法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北京3月22日新媒體專電(記者林苗苗、毛偉豪)《北京市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實施方案》22日正式發布。4月8日起,北京市行政區域內3600多家醫療機構將全面取消藥品加成,設立醫事服務費取代原有的藥品加成、掛號費和診療費,并對435個醫療服務項目價格進行調整。
行業新聞百度醫生關停 4月1日將清空數據
(來源:第一財經網)3月3日消息,百度醫生官方微信發出公告,稱從今年3月10日開始,將停止提供預約掛號、快速咨詢、專家咨詢服務,4月1日將正式關停并清空數據。
行業新聞資本聚焦移動醫療遠程問診
(來源:羊城晚報)身體不舒服,無需出門,打開電腦或手機,通過視頻就可以讓醫生診療,這種基于互聯網技術的新問診模式正在越來越走進市民的生活,而瞄準移動醫療藍海,眾多醫院和企業也紛紛加快布局“互聯網+”。
行業新聞H7N9疫情高發 多地活禽市場陸續關閉
(來源:央廣網)央廣網北京2月18日消息(記者劉飛)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冬春季是H7N9及其他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節。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消息:今年以來,全國共有16個省份報告人感染H7N9病毒病例,與去年同期相比有明顯上升。
行業新聞北京60-64歲老人今年可領養老卡
(來源:新京報)昨日上午,北京市召開2017年民政工作會議。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年北京市將為60-64歲老年人發放養老卡,建設200個城區和農村地區養老服務驛站,并全面開放養老服務市場。
行業新聞醫生薪酬可突破事業單位天花板
(來源:北京日報)本報訊(記者袁京)即日起,包括上海、重慶等11個省市的公立醫院將實行薪酬制度改革。人社部、財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四部門昨天公布了《關于開展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
行業新聞復方丹參滴丸通過FDA三期臨床試驗
(來源:新華網)新華網天津12月23日電(金鑫)近日,天士力復方丹參滴丸順利完成美國FDA三期臨床試驗,并取得良好的臨床試驗結果,成為全球首例完成美國FDA三期試驗的復方中藥制劑,實現了中藥歷史性的跨越與突破,首次向世人證實復方中藥也可按國際標準進行臨床評價,為中藥走向世界帶來光輝前景。
行業新聞京津冀擬統一就診預約 檢驗結果互認
(來源:京華時報)京華時報訊(記者馬金鳳)記者從北京市衛計委獲悉,京津冀三地將研究統一的區域性轉診制度和就診預約渠道,建立綠色轉診通道;推進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制度,探索建立區域醫學影像和檢查檢驗中心。此外,推進藥品、醫用耗材部分品種聯合采購,推動三地藥械信息互聯互通。
行業新聞衛計委評全面二孩:今年出生1750萬+
(來源:澎湃)11月26日,由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舉辦的人口與發展高級資訊會在北京召開。國家衛計委副主任王培安在會上提到,根據計劃生育、住院分娩統計和各省出生人口與孕情資料綜合研判,2016年出生人口將超過1750萬,大致相當于2000年前后的人口出生規模,與全面二孩政策出臺時的預判基本吻合。
行業新聞我糖尿病患達一億仍在快速增長
(來源:)據新華社電昨天是聯合國糖尿病日。國家衛生計生委研究數據顯示,我國糖尿病患者總人數達1億且不斷快速增長,但居民糖尿病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低……糖尿病致殘致死率高,嚴重危害勞動力健康,影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行業新聞北京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人數破百萬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北京11月5日專電(記者毛偉豪)北京市衛計委信息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1月1日,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項目篩查人數已突破100萬。北京成為全球首個免費為新生兒篩查耳聾基因人數破百萬的城市。
行業新聞互聯網+醫療無錢可燒只能裁員謀出路
(來源:人民網)人民網北京10月21日電(高奕楠)今年以來,投資圈開始對移動醫療的商業模式發出質疑,投資人趨于理性。難融資、難盈利成為互聯網+醫療創業者的痛點所在。“無錢可燒”的情況下,企業選擇砍掉成本較重、難盈利的“雞肋”部門,裁員也成了自然而然的行為。
行業新聞別讓張銳成堂吉訶德式悲劇
(來源:文匯報)剛過去的“十一”假期,對移動醫療的創業者來說太不平靜。“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的突然離世,給這個過去5年本就大起大落的行業蒙上一層前途不明的陰影。10月6日,張銳因心肌梗塞去世的消息傳出,從被認為是謠言,到辟謠,再到有關張銳“創業猶如打麻將”“教你快速識別心梗”等創業故事、醫學科普刷屏朋友圈……對試圖“改造”中國現有醫療體系的創新創業者來說,這些其實都不重要。他們關心的是,大家能由此真正關注到醫療健康領域創新創業的艱難,從業者的理想、探索和不滅的熱情,“別讓張銳真成了堂吉訶德式的悲劇”。有人這樣對記者說。
行業新聞把律師請進醫院醫患糾紛降六成
(來源:人民日報)核心閱讀湖北省利川市,為全市所有醫療機構都聘請了律師。其職能,一是規范醫療行為;二是將醫療糾紛的解決引向法律軌道;三是對醫療機構和有關部門的決策進行法律審查。律師的定位,是醫患的中間人,尊重事實,講求公正。律師進醫院兩年來,利川市公安機關介入的醫療糾紛,下降了近六成。
行業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