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郄穴

【名稱】:陰郄
【歸經】:心經穴
【拼音】:Yīn xì
【國際標準代號】:
HT06
【特點】:
心經之郄穴。
【定位】: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0.5寸。
【主治】:心痛,驚悸,骨蒸盜汗,吐血、衄血,暴喑。
【刺灸法】:刺法:直刺0.3~0.5寸,局部酸脹,并可循經下行至無名指和小指,或循經上行至前臂、肘窩、上臂內側,有患者針感還可傳向胸部。 針刺時避開尺動、靜脈。灸法:艾炷灸1~3壯,艾條灸10~15分鐘。
【穴位視頻】:
點擊觀看視頻
【描述】:
[穴義]心經經水由本穴回流體內經脈。
[名解]
1)陰郄。陰,水也。郄,空隙也。陰郄名意指心經經水由本穴回流心經的體內經脈。本穴物質為通里穴傳來的地部經水,因本穴有地部孔隙與心經體內經脈相通,經水即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心經的體內經脈,故名陰郄。
2)手少陰郄、少陰郄。手,手部。少陰,心經也。郄,孔隙也。穴名之意指本穴經水循地部孔隙回流地之深部。理同陰郄名解。郄穴之意與本名解同。
3)石宮。石,腎之所主也,水也。宮,宮殿也,出入的門戶小而內部寬大也。石宮名意指本穴的地部經水流入地之深部的巨大場所。本穴物質為地部經水,是從地之天部流入腎骨所處的地之地部,孔隙中流下的細小水流匯入了腎水的大海之中,故名石宮。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
[運行規律]由地之天部注入地之地部。
[功能作用]溝通心腎。
[藏象]人體的體內經脈和體外經脈就象是同一區域向同一方向流趟的地下與地面河道。地下河道與地面河道的河水來自同一發源地,這就如人體的內外兩部經脈氣血是來自同一臟腑。
地下河道與地面河道的交匯處則如人體末端的井穴,因此地表的經水是向內注,地表下部的氣態物是向上升。以通里、陰郄二穴論,它則如地下河道與地面河道的溝通孔隙,它位于地下河道與地面河道的中部區域,因此,地面河道的河水在河道的中部即會循孔隙注入地下河道之中,此即如心經體表經水的運行。
最新文章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