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穴義]大腸經經氣中的濁重部分在此沉降。
[名解]
1)肩髃。肩,穴所在部位也。髃,骨之禺也。禺乃角落之意,髃所指為骨之邊緣。肩髃名意指在骨部的遠端所形成的小范圍水域。本穴物質為臂臑穴傳來的經氣所化,臂臑穴上傳本穴的物質為強盛的陽氣,至本穴后因散熱而冷凝沉降,所降之濁在地部形成小的水域,而本穴的地部水域相對腎所主的腰膝骨部來說它是處于較遠的邊緣之處,故名肩髃。髃骨、扁骨、扁髃之名與肩髃穴同,扁同偏。
2)中井骨。中,與外相對,指內部。井,地之孔隙。骨,腎主之水也。中井骨名意指本穴有地部孔隙與腎水相通。本穴物質為大腸經濁降地部之水,因本穴位處肩端兩骨間,有地部孔隙與骨相通,故名中井骨。
3)尚骨。尚,超過、高尚之意。骨,腎主之水也。尚骨名意指本穴經水為高處的腎水。
4)中肩、偏肩、肩尖。中,指本穴位于大腸經經脈之中部。中肩、偏肩、肩尖皆為對穴所處的位置的指示,無它意。
5)手陽明蹺脈之會。蹺,蹺健也。本穴物質既有大腸經由此上行頭頸部的陽熱之氣又有地部之經水,表現出蹺脈物質陰陽相濟的特性,故為手陽明蹺脈之會。(陽蹺脈,即是保證人的陽氣充盛使人活動蹺健的血脈。古經書對陰陽蹺脈的記述甚少,只有其循行線路和所主之病,陰蹺脈為病陽緩而陰急,陽蹺脈為病陰緩而陽急。以經書所記蹺脈之病反推之,則蹺脈在不病之時為陰與陽不急亦不緩,陰陽二物同時共存,而本穴氣血即有此特性。在天部,有大腸經上輸頭頸部的陽氣源源而行,在地部,有孔隙與骨部相通,經水有出處有來處,穴內物質陰陽相濟,故為手陽明蹺脈之會。)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量較少。
[運行規律]循大腸經地部流向巨骨穴。
[功能作用]導引大腸經經回流骨部。
相關文章:穴位的故事027肩髃:肩周炎之要穴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