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穴

【名稱】:公孫
【歸經】:脾經穴
【拼音】:Gōng sūn
【國際標準代號】:
SP04
【定位】:在足內側緣,當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主治】:胃痛,嘔吐,腹痛,泄瀉,痢疾。
【刺灸法】:直刺0.5~1寸。
【穴位視頻】:
點擊觀看視頻
【描述】:
[穴義]脾經與沖脈的氣血相會后在此化為天部的水濕風氣。
[名解]
1)公孫。公孫,公之輩與孫之輩也,言穴內氣血物質與脾土之間的關系也。脾經物質五行屬土,其父為火,其公為木,其子為金,其孫為水。公孫名意指本穴物質為脾經與沖脈的氣血相會后化成了天部的水濕風氣。本穴物質來源于二個方面,一是太白穴傳來的天部之氣,二是由地部孔隙傳來的沖脈高溫經水。沖脈的高溫地部經水出體表后急速氣化與天部的氣態物相合,形成了本穴天部中的水濕風氣,故名公孫。(沖脈為經脈之海,其特點是“主滲灌溪谷”,其來源是位于人體重力場中心部的高溫區胞宮,故其氣血物質溫壓較高。而本穴位處人之足部,在地球重力場的制約下,沖脈流行至公孫穴的物質為下行的水液,流行的通道是沖脈的體內經脈,故沖脈氣血出公孫穴后會急速氣化。)
2)足太陰絡穴。絡,聯絡也。本穴物質為天部的水濕風氣,其運行為橫向輸散脾胃二經,有聯絡脾胃二經各部氣血的作用,故為足太陰絡穴。
3)沖脈足太陰之會。理同公孫穴名解。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富含水濕的風氣。
[運行規律]循脾經上傳商丘穴及傳于胃經。
[功能作用]以水濕風氣的形式運化脾經之氣。
最新文章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