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原創>> 書評>> 穴位的故事017陽溪:明目醒腦之要穴

穴位的故事017陽溪:明目醒腦之要穴

byb.cn
[書評] 作者 :人體管道工 日期:2016-2-22 00:01

    【byb.cn 人體管道工】上回書說到了合谷穴,因其治療的病癥較多,所以有“萬金油穴“之稱。但通過抽絲剝繭我們發現,其止痛效果較好,尤其是對因大便秘結引起的下牙痛止痛效果明顯。今天我們繼續沿大腸經的循行路線,探索第五穴位--陽溪,我們還是先來說文解字。


byb.cn
穴位的故事017陽溪:明目醒腦之要穴


  一、陽氣之溪


  陽溪,熱也、氣也,指本穴的氣血物質為陽熱之氣;,溪流、路徑也。

  陽溪,意指大腸經經氣在此吸熱后蒸升上行天部。本穴物質為合谷穴傳來的水濕風氣,至此后吸熱蒸升并上行于天部,故名陽溪


byb.cn

兩條肌腱近端凹陷處

byb.cn

byb.cn

  我們在解讀合谷穴的時候曾經提到,合谷是大腸經經水匯合之谷地,其特點和肺經的太淵穴大同小異。只不過,太淵沉降之肺經經水為冷,屬冷泉;而合谷匯聚的大腸經的經水為熱,匯聚之后必要分流,而從合谷分出的一支蒸騰的熱泉,就是陽溪



健康一線解讀陽溪穴


  我們知道,手太陰肺經的循行路線,尤如水塔,自上而下,傾瀉而下,逐漸變冷;而手陽明大腸經的循行路線剛好與肺經相反,達到人的肢體末端之后,尤如泉水,由下而上匯聚返回,逐漸變暖,一陰一陽,肺與大腸相表理,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回路。


byb.cn
熱泉


  我們搜索了一下別有病網的針灸穴位庫發現:

  在14正經的361個穴位中,包含“”字的穴位共涉及7條經脈18個穴位,外加經外奇穴2個,共計20個。具體如下:

  大腸經商陽陽溪
  胃經沖陽
  小腸經陽谷
  膀胱經會陽委陽陽綱合陽跗陽
  三焦經陽池三陽絡
  膽經陽白膝陽關陽陵泉陽交陽輔
  督脈腰陽關至陽

  經外奇穴當陽太陽


  而含“”字的穴位,共涉及6條經脈的6個穴位,分別為:

  陽溪(大腸經)、后溪(小腸經)、解溪(胃經)、天溪(脾經)、太溪(腎經)、俠溪(膽經)


  由此可見,陽溪穴在命名上還是挺有共性的。


  二、大腸經五輸穴之經穴、火穴


  陽溪穴在60五輸穴之中,屬于大腸經的經穴。關于經穴,是這樣的定義的。


  60五輸穴:

  十二經在肘膝關節以下各有五個重要經穴,分別名為井、滎、輸、經、合,合稱“五輸穴”,共記60個。有關記載首見于《靈樞。九針十二原》:“以上下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腧,所行為經,所入為合”。《靈樞。本輸》則詳細地闡明了各經井、滎、輸、經、合各穴的名稱和具體位置。

  五腧穴是常用要穴,為古今醫家所重視。臨床上如:
  井穴:可用于治療神志昏迷;
  滎穴:可用于治療熱病;
  輸穴:可用于治療關節痛;
  經穴:可用于治療喘咳;
  合穴:可用于治療六腑癥證等。

  

byb.cn


  手陽明大腸經本身就是一條陽脈,而陽溪穴又是五輸穴之中的經穴(所行為經),屬火,所以,它又是一個火中之火穴,具有火的上炎之特性。


  三、陽溪穴為明目醒腦之要穴


  前面我們已經說了,陽溪為火中之火,所以,在大腸經循行返回的途中,它起到了一個能量補充站的作用,其能量一路沿大腸經上行至頭面部,給其補充能量。所以,有明目醒腦的作用。


  我們知道,肺是相傅之官,治節出焉,它是管布血的;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它是管排出廢物的。如果氣血過于集中在人體肢體的末端,頭面部的供血狀況就會變差,所以,點按陽溪穴,就是為了讓氣血加速回流。當頭面部的氣血充足了,人自然頭腦就清楚了,眼睛也明亮了,畢竟“目受血而視”。


  【功效

  清瀉陽明,通經安神,舒筋利節


  【主治

  明目、醒腦、頭痛、咽喉腫痛、齒痛、耳鳴、耳聾、目齒腫痛、熱病心煩、癲狂、腕臂酸痛


  四、總結

  1、陽氣能量補充站

  2、火中火

  3、明目醒腦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