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的故事019溫溜:驅寒之要穴

【byb.cn 人體管道工】上回書我們說到了偏歷穴,它是治療下肢水腫的要穴,很多白領,尤其是女性,一到下午就會感覺腿腫,此時按摩偏歷穴有助于消除水腫。今天我們繼續沿著大腸經的循行路線前行,說說其第7個穴位--溫溜穴,還是先來說文解字。

一、溜走的陽氣
從字面上分析,溫溜穴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溫,溫熱也,是對穴內氣血物質性狀的描述;
溜,悄悄地走失也。
溫溜名意指偏歷穴傳來的天部之氣在本穴悄悄地散失。本穴物質由偏歷穴傳來,為吸熱后上升于天之天部的陽熱之氣。氣血行至本穴后,因其所處為天之天部,外部環境對其的升溫作用少,氣態物質仍保留原來的余熱而緩緩地散熱蒸發,散失的情形如悄悄地溜走一般,故名溫溜。
很多網友不明白在經絡循行中出現的“天”、“天部”、“地”、“地部”是什么意思,在這里我給大家解讀一下。對于一個直立的人體來說,頭為天,腳為地。
但對于經絡循行來說,循行的起點方向為天部,終點方向為地部。比如肺經的循行,恰好與直立的天地結構相符,因此,上為天部,下為地部;而大腸經剛好相反,它是逆著人體的天地結構走的。所以,對于這種逆向循行的經絡來說,其起點方向就為天部,而其終點的方向就為地部。以溫溜穴來說,它來源方向的偏歷穴就為天部,而輸出下行的穴位下廉則為地部。
注意,“天部”和“天”,“地部”和"地”可不是一回事。天部與地部指的是經絡循行的方向;而“天”、“地”則永遠是指直立的人頭為天,腳為地。

天部、地部的解釋
在別有病網針灸穴位庫中,包含有“溫”字的穴位僅“溫溜”一個,而包含有“溜”字的穴位,除大腸經的“溫溜”穴以外,還有腎經的“復溜”穴,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溫溜”穴的地位如同“偏歷”穴一樣,還是挺獨一無二的。


二、大腸經的郄穴
什么是郄穴?
郄,空隙之意。郄穴是各經經氣所深聚的地方,除足陽明胃經的梁丘外,都分布在肘、膝關節以下。十二經脈各有一個郄穴,陰陽蹺脈及陰陽維脈也各有一個郄穴,合而為十六郄穴。

臨床上,郄穴多用于治療急性病。那它都治療哪些急癥呢?比如急性咳嗽、咯血、鼻出血等。當出現頭疼、咽喉腫痛、腸鳴腹疼的時候就選溫溜穴。
三、溫溜穴是去除寒邪之要穴
相對于人體的軀干部位,四肢的氣血供應相對少了很多,因此,也最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給大家舉個例子,在寒冷的季節,我們的手經常暴露于體外,通常情況下,不會感覺很寒冷。但是如果將小臂也露在外面時,比如穿一件短袖T恤,小風一刮,你會感覺異常的寒冷,此時,你只需要穿一什長袖的衣服,就會立刻感覺溫暖許多。如果當時沒有長袖衣服,人們下意識做出的保溫動作就是雙手抱臂于胸前,而雙手搭蓋的位置,恰好就是溫溜穴的位置,如下圖。

雙臂交叉于胸前,可以掩蓋住溫溜穴
溫溜穴,既有讓溫暖溜走之意,也有讓溫暖留住的意思,你怎么理解都可以(溫溜穴的別名即是“溫留”)。溜走在前,但如果你刺激這個穴位,它又可以留住溫暖。最好的辦法就是在溫溜穴處刮痧、艾灸,對于手涼和手愛出涼汗,都有很好的效果。
另外,如果遇到突然鼻出血時,可用拇指壓迫溫溜,過一會兒鼻血便會止住(肺開竅于鼻,肺與大腸相表里);若是臉上起了痘痘,及時揉溫溜,第二天痘痘就下去(瀉大腸熱,上病下治)。


四、溫溜穴之功效主治
【功效】
清瀉陽明,消腫止痛,安神通腑
【主治】
中醫病癥:頭痛、面腫,鼻衄,牙痛,口糜舌腫,吐涎,咽喉腫痛;腸鳴,腹痛,泄瀉;癲狂,癇證,吐舌;瘧疾,疔癰,四肢腫,肩臂痿痛不舉,傷寒,頸痛等。
西醫病癥:下腹壁肌肉痙攣,口腔炎,舌炎,腮腺炎,扁桃體炎,面神經麻痹,前臂疼痛等
五、總結
1、留住溜走的陽氣
2、大腸經的郄穴
3、驅寒邪之要穴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8通評虛實論...04-0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7離合真邪論...03-31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6八正神明論...03-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5寶命全形論...03-1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4血氣形志篇...03-10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3宣明五氣之...03-03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2藏氣法時論...02-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1經脈別論之...02-17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