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的故事021上廉:肩臂痛之要穴

【byb.cn 人體管道工】上回書我們說到了下廉穴,它是治療肘臂痛之要穴。今天我們繼續沿大腸經的循行路線前行,解讀一下其第九穴----上廉穴。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已經說了,上、下廉穴是一個“對穴”,經常同時使用,因為它們都對治療手臂的疼痛有作用。但二者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那就是以肘為界,肘之下(含肘)疼痛歸下廉穴管,而肘之上歸上廉穴管,肘之下的代表病癥為網球肘,而肘之上則是肩周炎,從這個意思上說,上廉穴算是治療肩臂痛之要穴了,咱們還是先來說文解字。
一、邊側之困
可能細心的看官會發現,我們在解讀下廉和上廉時,怎么內容大同小異呢?沒錯,因為我們已經說過了,和大腸經的第2、3穴二間、三間穴的命名類似,第8、9穴下廉和上廉也屬于對穴,經常聯合使用。既然是對穴,說明其功效也基本上相同,解讀的內容自然也就差不多了。
上廉穴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上,是個描述方位的字,它是由參照物來決定的。從其位置來看,它位于下廉穴的上方,更靠近天,故此;
廉,從字面的意思是“堂屋的側邊:~隅(棱角,喻品行端方,有氣節)”通常而言,在穴位里,凡是帶“廉”字的穴位,均處于人肢體的邊緣。從這個意義上說,有道是,“邊”謂之廉,“角”謂之隅!
這是從字面上,也是從方位上來解釋上廉穴。當然,傳統的中醫穴位從經水輸送的內涵上這樣描述的:
廉,廉潔清明也。本穴物質為下廉穴傳來的水濕云氣,在本穴所處的位置是在天之下部,而天之上部的氣血物質相對處于廉潔清靜,故名上廉。
包含“上”字的穴位,還有9個,即上巨虛 (胃經)、上髎 (膀胱經)、上關 (膽經)、上星(督脈)、上脘 (任脈)、胃上 (經外奇穴胸腹部)、臑上 (經外奇穴上肢部)、上迎香 、上廉泉 (經外奇穴頭頂部)。
在解讀下廉穴時我們就已經提到了,這種以方位來命名的方式,都屬于成對命名的,有下就必有上,有上必有下,以后我們還會多次遇到這樣的情況。
包含“廉”字的穴位,還有4個,即下廉(大腸經)、陰廉 (肝經)、廉泉(任脈)、上廉泉(經外奇穴頭頂部)。正如前面所言,這些含”廉“之穴,均位于肢體之”邊“。
圍棋講究:”金角銀邊草包肚“,但對于人體的氣血供應來看,位于邊邊角角之處,血供相對就會變差,也正因為有了邊側之困,我們才會經常發生肩臂疼痛的情況,最典型的就是肩周炎了。
二、上廉穴是治療肩周炎之要穴
肩周炎俗稱五十肩。為何這樣稱呼呢?這顯然和人體的年齡增長,以及氣血衰老程度有關。也就是說,隨著人體年齡的增長,氣血逐漸衰敗,到了50歲這個光景,正邪之氣相爭,正氣開始下降,邪氣逐漸占了上風,肩周炎就此發生了。
說到炎癥,大家總認為這是“發炎”了,要消炎,要吃抗生素,比如說我們得了扁桃體炎,就需要用抗生素。但肩周炎的此“炎”,非扁桃體炎的彼“炎”,它并非真正意義上的炎癥,而是因人體經絡堵了,氣血供應不足而造成的肢體運動受限的一種病癥,所以千萬可別用抗生素治療了。
肩周炎,它屬于一種自限性的疾病。啥意思呢?就是通常情況下不治慢慢也會好。
具體而言,自限性疾病,就是疾病在發生發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動停止,并逐漸恢復痊愈,并不需特殊治療,只需對癥治療或不治療,靠自身免疫就可痊愈的疾病。如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等。常見的自限性疾病有:玫瑰斑疹、水痘、傷風感冒、亞急性甲狀腺炎 、輪狀病毒腸炎。
與網球肘的發病原理類似,肩周炎通常也是因為持續輕度的疲勞刺激,造成人體的經絡堵塞血供變差引起的。雖然過去被稱為五十肩,但現在因為電腦的廣泛普及,并非要到五十歲才會出現,而在二三十歲的時候出現的人也不少。
既然是經絡不通造成的所謂炎癥,那通常解決的方法也簡單,刮痧、按摩、針刺、艾灸,都是不錯的選擇方案,操作簡便,又無副作用。尤其是針對“阿是”穴,哪痛刮哪,不痛就OK了,這正應驗了中醫常說的那句話:“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那位看官說了,為什么肩周炎要在位于手臂的大腸經的上廉穴刮痧、處置呢?這個問題問的好。
中醫講究辯證施治,啥叫辯證呢?它區別于西醫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因此才會有:“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前病后治,后癥前治,中間病兩邊治,兩邊病中間治”一說。換言之,中醫認為,人體的五臟六腑的氣血都是相互關聯和影響的,此處的病癥也許并非是此處出了問題,而是彼處。
肺是“相傅之官,治節出焉”,它是管布血的;大腸是“傳道之官,變化出焉”(詳見:http://www.neimengedu.cn/doc_3602-3.aspx)。你想想啊,家里下水道剛開始都用的好好的,時間久了,難免會發生“梗塞”。人體也如是,到了五十了,人活半百了,下水道也難免受堵,也就是“傳道”之路阻塞了,堵了,自然“變化”就會向壞的方向“出焉”。堵在下邊,痛在上邊也就不難理解了。
肺和大腸相表里,前者自上而下,如水塔一般疏布氣血;后者自下而上回流氣血,從而構成一個循環。從這個意義上說,凡是因經絡不通,氣血供應不上引發的疼痛,都要去找相應經絡,肩周炎的發生的位置,剛好與大腸經聯系緊密,所以在大腸經上找相應的穴位就順理成章了。
需要說明的是,治療肩周炎并非只和大腸經有關,它涉及的經絡和穴位很多,比如針刺胃經上的“條口”穴,和肩周炎的發病部位離的老遠了,但它通常對治療肩周炎有很好的效果,因此具體到每一個人的情況可能有所不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機械的理解和操作。
三、上廉穴之功效主治
【功效】
疏經通絡,清腸利腑
【主治】
中醫病癥:腹痛,腸鳴,泄瀉,頭痛,頭暈,半身不遂,手足不仁,手臂肩膊疼痛,膝腫,喘息,小便難等。
西醫病癥:肩周炎,網球肘,腦血管病后遺癥,腸鳴腹痛等。
四、總結
1、邊側之困
2、治療肩周炎之要穴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8通評虛實論...04-0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7離合真邪論...03-31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6八正神明論...03-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5寶命全形論...03-1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4血氣形志篇...03-10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3宣明五氣之...03-03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2藏氣法時論...02-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1經脈別論之...02-17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