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原創>> 書評>> 穴位的故事035巨髎:面神經麻痹

穴位的故事035巨髎:面神經麻痹

byb.cn
[書評] 作者 :人體管道工 日期:2016-6-27 00:01

  【byb.cn 人體管道工】上回書說到了足陽明胃經的第2穴,也是我們《穴位的故事》中的第33穴-四白穴,它是防治近視和袪除黑眼圈之要穴,今天,我們繼續沿胃經循行路線前行,解讀其第3穴-巨髎,還是先來說文解字。


穴位的故事035巨髎:面神經麻痹
穴位的故事035巨髎:面神經麻痹


  一、大陽之氣

  ,大也,形容穴內氣血場覆蓋的區域巨大。

  ,孔隙。

  巨髎,名意指胃經天部濁氣化雨冷降歸于地部。本穴物質為四白穴傳來的天部之氣,行至本穴后散熱化雨冷降,而因本穴位處天之上部(頭面的天部),降地之雨覆蓋的區域大,名為之巨。又因其降地之雨細小,如由孔隙漏落一般,名為之髎,故名巨髎。


  我們搜索別有病網的針灸穴位庫后發現,除巨髎穴以外,帶“”字的穴位,涉及了3條經絡的6個穴位:

  大腸經巨骨
  胃經:上巨虛、下巨虛、大巨
  任脈:巨闕
  經外奇穴背部:巨闕俞


  并且,在12正經中,帶“”字的穴位,都在多氣多血的經脈上,比如手、足陽明經(大腸經和胃經),并且尤其是以胃經帶“”字的穴位居多,多達四個。


  我在解讀《穴位的故事》時,很多網友不清楚12經脈中,哪些經脈是多氣多血,哪些是多氣少血,哪些是多血少氣,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十二經氣血多少歌”:


  【方歌】多氣多血惟陽明,少氣太陽厥陰經,二少太陰常少血,血虧行氣補其榮。氣少破血宜補氣,氣血兩充功易成,厥陰少陽多相火,若發癰疽最難平。

  【】人之十二經,有氣血多少之分,多則易愈,少則難痊,瘍醫明此,臨證可豫知癰疽、瘡瘍之始終難易,而用藥消補之法始當也。

  多氣多血:如手陽明大腸、足陽明胃,此二經常多氣多血;

  多氣少血:手少陽三焦、足少陽膽、手少陰心、足少陰腎、手太陰肺、足太陰脾,此六經常多氣少血。

  多血少氣手太陽小腸、足太陽膀胱、手厥陰包絡、足厥陰肝,此四經常多血少氣;


  血多者則破其血;氣多者則行其氣。氣少者難于起發,宜托補之;血少者難于收斂,宜滋養之;氣血兩充,則易于起發,易于收斂。惟手足厥陰、少陽四經,倍多相火,此四經若發癰疽,肌肉難長,瘡口難合,倘過用驅毒峻利之藥,以伐其氣,以消其血,必難收功。故明其經之氣血多少,則用藥不致有妄汗妄下之弊矣。


  而以”“字命名的穴位,除巨髎穴以外,則包含了6條經絡的共計12個穴位,可見”“字在針灸穴位的命名中還是很普遍的。

  大腸經:口禾髎
  小腸經:顴髎
  膀胱經:上髎、次髎、中髎、下髎
  三焦經:肩髎、天髎、耳禾髎
  膽經:瞳子髎居髎
  督脈:素髎

  在對照我們以往已經解讀的穴位里,只有帶”“字的穴位命名可以和”“字相媲美,足見人體的陽氣,與存陽氣的孔洞(髎)之間的依存關系有多重要,詳見下圖。

byb.cn

  綜上,巨髎穴在命名的解讀上,可以理解為,攜胃經多氣多血的經水,灌注到了孔洞(髎)之中,以滋潤周圍的組織,也正因為如此,它成為了治療面部神經麻痹的要穴。


  二、胃經與陽蹺脈之交匯穴


  足陽明胃經與陽蹺脈共有3個穴位交匯,而巨髎穴是其中之一,也是所有89交匯穴中的一員,其余兩穴為承泣地倉穴。

byb.cn

  何謂交匯穴?

  它是指有兩條或兩條以上經脈交會通過的穴位。出《針灸甲乙經》。這類穴位大多分布在頭面和軀干部。一般陽經與陽經相交,陰經與陰經相交。經脈之間的交叉會合,可使脈氣互通,故交叉穴的治療作用較廣,為臨床所常選用,如三陰交為脾、肝、腎三經所交,能治療脾經、肝經和腎經的病證。據別有病網站統計,涉及交匯的穴位,共89個。


  很多網友不了解陽蹺脈是干什么的?其實這條脈很重要,但知道的人很少,即使是專業的按摩師,也有很多不清楚的。

  我在2008年12月5日,專門寫過一篇文章:“一條常被人忽視的經絡--陽蹺”(http://www.neimengedu.cn/doc_313-3.aspx),詳細介紹過這條經脈。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閱讀。


  為什么單獨說說陽蹺脈呢。因為現在用電腦的人很多,用電腦當然是坐在椅子上了??傋?,大腿和椅子必定接觸時間很長,陽蹺脈因為正處于大腿和椅子切線的位置,所以氣血很容易被閉住。

byb.cn

  我們經常會遇到兩條大腿外側癢的情況,尤其是在夏天,其實這種癢多與濕有關。當濕氣閉在體內后,人會感覺腿沉。到了夏天,自然界的陽氣開始升騰,人體內陽氣借此外力開始把體內的寒濕逼出體外,所以就會感覺皮肉癢。此時如果在陽蹺脈上使勁的刮痧,會越刮越癢,越癢越想刮,當大片的痧出來后,人會感覺相當的舒服,腿就立刻感覺輕松了。


byb.cn

byb.cn
陽蹺脈上刮痧

        對于那些經常坐辦公室的人,在敲膽經的同時,還有必要讓別人幫助刮刮你的陽蹺脈,畢竟,在切線的位置,氣血很容易閉住,再加上這條經絡又不在12正經上,所以,常被人忽視。刮通了陽蹺,不僅腿輕松了,而且眼睛肯定也會舒服很多。用電腦的人,一定要記住它陽蹺脈。


  三、巨髎穴是治療而神經麻痹的要穴


  啥叫麻痹?。拷o大家舉個例子,坐在馬桶上玩手機,胳膊肘壓在腿上,時間一長了,站起來之后就會感覺雙腿無力走不動路,要過一會兒才會緩解,這就是麻的感覺。麻的時間長了,就變成木了,木的時間長了就痹了,實際上就是氣過血不過造成的。


byb.cn


  為什么說巨髎穴是治療面神經麻痹的要穴呢?我們知道神經是人的感知系統,當這個感知系統缺血以后,就會影響其正常工作,就會產生麻痹的感覺。


  那位看官問了,為什么會出現面神經麻痹呢?這里先給大家看看西醫的解釋:


  面神經炎俗稱面神經麻痹(即面神經癱瘓)、“歪嘴巴”、“吊線風”,是以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疾病。它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不受年齡限制。一般癥狀是口眼歪斜,患者往往連最基本的抬眉、閉眼、鼓嘴等動作都無法完成。

  引起面神經炎的病因有多種,臨床上根據損害發生部位可分為中樞性面神經炎和周圍性面神經炎兩種。
  中樞性面神經炎病變,位于面神經核以上至大腦皮層之間的皮質延髓束,通常由腦血管病、顱內腫瘤、腦外傷、炎癥等引起;
  周圍性面神經炎病損發生于面神經核和面神經,常見病因為:①感染性病變,多由潛伏在面神經感覺神經節病毒被激活引起;②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③自身免疫反應;④腫瘤;⑤神經源性;⑥創傷性;⑦中毒,如酒精中毒,長期接觸有毒物;⑧代謝障礙,如糖尿病、維生素缺乏;⑨血管機能不全;⑩先天性面神經核發育不全。

  面神經麻痹多表現為病側面部表情肌癱瘓,前額皺紋消失、眼裂擴大、鼻唇溝平坦、口角下垂。在微笑或露齒動作時,口角下墜及面部歪斜更為明顯。病側不能作皺額、蹙眉、閉目、鼓氣和噘嘴等動作。鼓腮和吹口哨時,因患側口唇不能閉合而漏氣。進食時,食物殘渣常滯留于病側的齒頰間隙內,并常有口水自該側淌下。由于淚點隨下瞼外翻,使淚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面神經炎引起的面癱絕大多數為一側性,且右側多見,多數患者往往于清晨洗臉、漱口時突然發現一側面頰動作不靈、嘴巴歪斜。部分患者可有舌前2/3味覺障礙,聽覺過敏等。

  那么,中醫對面神經麻痹是如何認識的呢?


  面神經麻痹的病因主要為“正氣”相對虛于內,頭面部受風寒之邪侵襲所致,導致筋脈失養而致本病。
  病理變化為患者在勞累和體力下降的情況下,正氣相對虛于內,脈絡空虛,頭面部受風寒之邪侵襲,導致經絡阻滯,氣血痹阻經絡,筋脈失養,而見口眼歪斜諸癥。 


  顯然,如果你平常挺好的,沒有西醫所述由外來因素引起的病因,而只是因為受了風寒,被吹著了導致的面神經麻痹,那你點按巨髎穴,則會有很好的效果。


  巨髎穴所處的位置,剛好是在口鼻周圍這個三角區,此處密布著神經。胃經既多氣也多血,而巨髎穴,它因攜帶了巨量的經水,直接灌注到小孔洞(髎)之中,肯定會對其周圍的血供產生很大的影響,因而可以治療面部神經麻痹。



中里巴人解讀巨髎穴


  小知識:面部危險三角區

  通常指的是兩側口角至鼻根連線所形成的三角形區域。通俗的說是從鼻根到兩口角,這個區域是公認的危險區域當面部發生炎癥,尤其在這三角區域內有感染時,易在面前靜脈內形成血栓,影響正常靜脈血回流,并且逆流至眼上靜脈,經眶上而通向顱內蝶鞍兩側的海綿竇,將面部炎癥傳播到顱內,產生海綿竇化膿性,血栓性靜脈炎的嚴重并發癥。


byb.cn

  四、功效和主治


  【功效

  冷降胃濁,清熱熄風,明目退翳(翳[yì],指白內障)


  【主治

  口眼歪斜,眼瞼(目閏)動,鼻衄,齒痛,唇頰腫


  五、總結

  1、大陽之氣

  2、胃經與陽蹺脈的交匯穴

  3、治療面神經麻痹之要穴


  有詩曰:賊風穿堂臥室間,拂面侵擾唇兩邊,口眼歪邪涎長流,點揉巨髎病乃遷!


byb.cn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