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原創>> 網友>> 美女老太陳淑長養顏利器之大棗

美女老太陳淑長養顏利器之大棗

byb.cn
[網友] 作者 :管理員 日期:2009-12-18 09:46
【分頁導航】


        大棗是藥食兩用之物,可以說是食補中非常好的東西,民諺曰:“一日食三棗,郎中不用找。門前一顆棗,紅顏直到老”。可見大棗的功效。


        大棗又名紅棗、干棗、棗子,起源于中國,在中國已有四千多年的種植歷史,《黃帝內經 素問藏氣法時論》:“五谷為養,五果為助”,這里指的五果即:李、杏、棗、桃、栗。《靈樞經五味》:“五果:棗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


        紅棗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胡蘿卜素、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P以及鈣、磷、鐵和環磷酸腺苷等營養成分。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在果品中名列前茅,有維生素王之美稱。據國外的一項臨床研究顯示:連續吃大棗的病人,健康恢復比單純吃維生素藥劑快3倍以上。


        紅棗所含有的環磷酸腺苷,是人體細胞能量代謝的必需成分,能夠增強肌力、消除疲勞、擴張血管、增加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肌營養,對防治心血管系統疾病有良好的作用。


        中醫中藥理論認為,紅棗具有補虛益氣、養血安神、健脾和胃等作用,是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倦怠無力、失眠多夢等患者良好的保健營養品。紅棗對慢性肝炎、肝硬化、貧血、過敏性紫癜等病癥有較好療效;紅棗含有三萜類化合物及環磷酸腺苷,有較強的抗癌、抗過敏作用。


       我國很多知名中醫以及文獻中都對大棗的功效有過介紹。

       大棗:[性味]性溫味甘,[歸經]:脾、胃。


        ①《本經》:"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助十二經。平胃氣,通九竅,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
  ②《本草經集注》:"煞烏頭毒。"
  ③《別錄》:"補中益氣,強力,除煩悶,療心下懸,腸僻澼。"
  ④《藥對》:"殺附子、天雄毒。"
  ⑤孟詵:"主補津液,洗心腹邪氣,和百藥毒,通九竅,補不足氣,煮食補腸胃,肥中益氣第一,小兒患秋痢,與蟲棗食,良。"
  ⑥《日華子本草》:"潤心肺,止嗽。補五臟,治虛勞損,除腸胃癬氣。"
  ⑦《珍珠囊》:"溫胃。"
  ⑧李杲:"溫以補脾經不足,甘以緩陰血,和陰陽,調營衛,生津液。"
  ⑨《藥品化義》:"養血補肝。"
  ⑩《本草再新》:"補中益氣,滋腎暖胃,治陰虛。"
  ⑾《中國藥植圖鑒》:"治過敏性紫斑病、貧血及高血壓。"
  ⑿《本草新編》:“通九竅,和百藥,養肺胃,益氣,潤心肺,生津,助諸經,補五臟。惟中滿及熱疾忌食,齒疼并風疾禁嘗。乃調和之品,非補益之味。《本經》曰其補者,亦因其調和之故也。”


       既然大棗這么好,但也不是隨便吃的。因為任何食物都是的四氣五味的,也都是歸經的。對于這種藥食兩用之物,我們還是需要了解它的特性,否則,吃壞了,我們可能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