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原創>> 網友>> 為什么說大多數中國人不能飲酒

為什么說大多數中國人不能飲酒

byb.cn
[網友] 作者 :管理員 日期:2010-1-27 09:35
【分頁導航】


  下面這段文章,摘于于2010年1月31日的《新京報》,從另一個側面證實了筆者的看法:


  為什么亞洲人喝了酒,臉就容易紅?中國科學家最近刊發的一項研究結果認為,原因得歸咎于水稻在亞洲的普及。他們認為,新時期時代中國水稻等農作物的馴化導致了人類食物結構的變化,繼而導致了某種基因突變,使得容易出現所謂的“亞洲紅”,不過,也有科學家對此研究持保留態度。


  吃水稻的人,基因突變多


  當人喝酒時,肝臟里的乙醇脫氫酶(ADHs)會將酒精轉化為乙醛,然后,乙醛會被轉化為乙酸。然而因為基因圖片,有 50%的亞洲人和5%的歐洲人體內的這些酶可以令酒精的新陳代謝能力提升100倍。這意味著代謝的中間體乙醛會大量積累。一旦乙醛在短時間內迅速增加,可能導致臉部的毛細血管擴張,這些人的臉就變紅了,其他的不良反應還包括惡心和頭疼等等。


  2008年,耶魯大學的克蒂(Kenneth Kidd)發表文章指出,這個基因突變要歸咎于乙醇脫氫酶第47位氨基酸多態性(ADH1B*47His),而這一基因突變可能是東亞人群自然選擇的結果。


  隨后,由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宿兵領導的科研小隊開始尋找這個自然選擇的源頭。他們的研究結果在1月2日的《進化生物學》期刊刊登,隨后,《科學》雜志在科學新聞欄目中對其進行了介紹。


  研究者們在中國的38個民族中選取了2275個樣本,對他們體內的ADH1B*47His突變進行分析。結果發現,中國江浙地區的被調查人群中,有99%都存在這種基因突變,來自中國西部的被調查者則有60%到 70%的人中存在這一基因突變,而藏族被調查者體內,存在這一基因突變的人就比較少,只有14%的人有。該基因突變較多的人群都來自于水稻種植區。


  研究引發不同反應

 

  科學家也對這一基因突變的發生時間進行了考證,認為它出現于7000年到10000年前,這正好與中國南方開始種植水稻的時間相吻合。研究認為,這種自然選擇的壓力表現在,該基因突變的出現是為了保護早期農民,阻止其過量飲酒從而減輕乙醇對身體的傷害,但同時又能利用大米經發酵后產生的較高營養價值。“該研究是目前報道的僅有的幾個人類對食物變化分子適應的例子,為了解新石器時代以來人群遺傳結構的變遷以及自然選擇的分子機制提供了新的證據。”研究者表示。


  這一新奇的研究引起了科學界不同的反應。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人類學家克諾說,這一研究顯示了人類的文化在人類演化過程中起到了相當重要的變革力。此前就有研究顯示,農業的出現和人體內一些酶如化解淀粉的淀粉酶,以及乳糖酶等基因的出現,都存在一定的聯系。


  不過,也有科學家對這一最新實驗持保留態度。美國耶魯大學的克蒂認為,這個研究小組所做的假設是“較為合理”的,但到目前為止,還只是在假設階段而已。對于科研小隊是否正確地核對了基因突變的時間他也表示懷疑,因為這和其他科學家此前估計的時間相差了至少3000年。而英國倫敦城市大學考古學家福勒也認為,研究人員如果只是單獨地將基因突變的發生和水稻種植的普及聯系起來,這可能是錯誤的。福勒還表示,如果研究人員將分析局限在時代稍晚一些,即大約8000年前,也就是水稻已經成為主要的糧食作物之時的考古學證據中,那么可能會發現導致亞洲人臉紅的原因就不止大米了。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