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名中醫和皇帝 誰的壽命更長?

?
唐代大醫家孫思邈,他的壽年在人們的考證爭論中有101歲、121歲,但我的老師干祖望教授撰著《孫思邈評傳》一書中,考證為孫思邈享年141歲,不管哪個年齡是真實的,他都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高齡長壽者。孫氏一生忙于醫道,活躍于臨床,救治活人不計其數。公元581年,“隋文帝輔政,以國子博士召,(孫氏)不拜”,并且“稱疾不赴(有病不能赴京)”,后來干脆隱居,專注于修道、煉丹、讀書,疏注《老子》、《莊子》,并著手寫書。公元652年,孫氏近百歲,《千金要方》脫稿。30年后,《千金翼方》一書寫成。
?
藥王孫思邈據說活了一百四十多歲
?
兩部《千金方》書,至今在中醫界仍具有較高的參考和研究價值,更難能可貴的是該書中的“大醫精誠”成為醫界職業道德的里程碑,為每個醫務工作者心中的“醫德”典范。孫氏對于防老延年法,有其獨特見解。作為道教中人,他將道教的修心養性的方法有意無意間地引進了醫學,總結出:
?
1、要穩定情緒,節制過度的用腦用力。
?
其言“如膏用小炷之與大炷,眾人大言而我小語,眾人多繁而我小記,眾人悖暴而我不怒。不以小事累意,不臨世俗之儀。淡然無為,神氣自滿。以此為不死之藥,天下莫我知也”(見《翼方·養性禁忌》)。
?
2、要注意飲食的清淡和節制。
?
其言“樂恬淡之味”,“食不可過飽”(見《要方·養性·序言》)。
?
3、要注意適量的活動與輕松的體力勞動。
?
其言“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以其運動故也” (見《要方·養性·道林》)。但又要“力所不勝而強舉之,傷也”(見《要方·養性·序言》)。
?
4、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
其言“第一勤洗浣,以香沾之,身數沐浴,務另潔凈”(見《翼方·退居·養性》)。以及居住處要“櫞梁長壯,柱高間闊”,“草蓋令高二尺,則冬暖夏涼”(見《翼方·退居》)。
?
孫氏之所以如此高壽,是因為他“本立于儒、志歸于道、業從于醫”。為了表達對他的崇拜敬仰,后人稱他為“神仙”、“居士”、“鴻儒”、“真人”、“大醫”、“藥王”等,贊美之言,不絕于耳。
?
- [人物]虛擬養老 云端陪伴03-15
- [人物]許潤三:好心情勝過十劑良藥01-15
- [人物]老人測測血管年齡01-09
- [人物]于康:吃對食物不做軟胖子01-01
- [人物]陰虛 腎精就會往外跑09-23
- [人物]九旬老人每周堅持踢球06-13
- [人物]熱茶能讓身體更涼快09-25
- [人物]酸痛尋阿是09-13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