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原創>> 書評>> 穴位的故事110后溪:項背痛

穴位的故事110后溪:項背痛

byb.cn
[書評] 作者 :人體管道工 日期:2017-12-4 00:01

  【byb.cn 人體管道工】上回書,我們說到了手太陽小腸經的次穴前谷,它對產后因生怒氣導致的乳汁分泌減少有較好的療效。今天,我們繼續沿小腸經的循行路線前行,解讀第三穴后溪,它對治療頸項、腰背痛,有很好的效果,咱們還是先來說文解字~~!


byb.cn

一、人體后部的氣血之溪


  ,與前相對,指穴內氣血運行的人體部位為后背督脈之部。

  ,穴內氣血流行的道路。

  后溪,名意指穴內氣血外行于腰背的督脈之部。本穴物質為前谷穴傳來的天部濕熱之氣,至本穴后其外散的清陽之氣上行督脈,運行的部位為督脈所屬之部,故名后溪。


byb.cn

byb.cn

byb.cn

  大家注意一下后溪穴的位置,剛好是在我們手掌的感情線末端,所以很容易找到。各位還記得我們前一個解讀的穴位是什么嗎?沒錯,叫前谷,它解決的是人體前部(胸腹部)氣血供應的溪谷,故名。緊接著的這個穴叫后溪,它剛好解決的是人體后部(項背部)氣血供應的溪谷,故名。一前一后緊挨著的兩個穴,剛好對應的是人體軀干的前后部分,而谷和溪,均為氣血匯聚地的能量場,所以這兩個功效相同但作用部位不同的穴,可稱之為對穴吧!


  我們搜索別有病網針灸穴位庫發現,以“”命名的穴位真少,涉及到2條經脈的2個穴位,還有2個經外奇穴,但符合命名規則的,則只有標紅的兩個,即后溪和后頂。

  小腸經:后溪
  督脈:后頂
  經外奇穴頭頂部:球后耳后靜脈三條

  經外奇穴下肢部:陵后


  而以“”命名的穴位不少,涉及6條經脈的6個穴位,有人體6條溪流之稱:

  大腸經:陽溪
  胃經:解溪
  脾經:天溪
  小腸經:后溪
  腎經:太溪
  膽經:俠溪

  這六條溪穴之中,“”字基本釋意有兩種,第一種,當路徑解釋,比如陽溪、天溪和后溪(標紅的);第二種,當溪流解釋,即解溪、太溪和俠溪,不管是當氣血的通道的“路徑”講,還是當通道中承載的氣血“溪流”講,都屬于一體兩面的事,實際上都是一個意思,即氣血匯聚地。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六條溪穴,除天溪位于人體軀干部位外,其余的都基本上是在手足四肢上,這點需要特別的注意。


健康一線解讀后溪穴


二、八脈交匯穴,交督脈


  什么是八脈交匯穴?

  奇經八脈與十二正經脈氣相通的八個腧穴,稱為八脈交會穴。均分布在肘膝以下。由于奇經與正經的經氣以八穴相會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經病,又能治正經病。如公孫通沖脈,故公孫既能治足太陰脾經病,又能治沖脈病;內關通陰維脈,故內關既能治手厥陰心包經病,又能治陰維脈病。


byb.cn

  八脈交會八穴,臨床上常采用上下相應的配穴法,

  如公孫配內關治療胃、心、胸部病癥和瘧疾;

  后溪配申脈,治內眼角、耳、項、肩胛部位病及發熱、惡寒等表證;

  外關配足臨泣治療外眼角、耳、頰、頸、肩部病及寒熱往來證;

  列缺配照海,治咽喉、胸膈、肺病和陰虛內熱等。

  大家這回應該明白為什么叫后溪了吧?因為督脈在人體的后背,而作為小腸經的后溪穴,它既治本經病,同時又與督脈相交,所以又可以治后背督脈上的病。


三、小腸經的輸穴,其性屬木


  后溪,為小腸經之輸穴,其性屬木。那什么是輸穴呢?

  它是五腧穴之一。五腧穴是指十二經脈肘、膝關節以下的井、滎、輸、經、合五個特定穴位,簡稱五腧。《靈樞·九針十二原》:“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輸,所行為經,所入為合,二十七氣所行,皆在五輸也。”


byb.cn

  用水的源流來比喻各經脈運行從小到大,由淺入深,自遠而近的特點。
  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喻作水的源頭,是經氣所出的部位,即“所出為井”。
  滎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關節之前,喻作水流尚微,縈迂未成大流,是經氣流行的部位,即“所溜為滎”。
  輸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關節之后,喻作水流由小而大,由淺注深,是經氣漸盛,由此注彼的部位,即“所注為輸”。
  經穴,多位于腕踝關節以上,喻作水流變大,暢通無阻,是經氣正盛運行經過的部位,即“所行為經”。
  合穴,位于肘膝關節附近,喻作江河水流匯入湖海,是經氣由此深入,進而會合于臟腑的部位,即“所入為合”。   其臨床應用,《難經·六十八難》曰:“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輸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泄。”


  我們知道,心是屬火的,而肝是屬木的,中醫五行認為,火性是上炎的,木性是伸展的。我們知道,督脈督人一身之陽氣,作為八脈交匯穴交督脈的后溪穴,其作用在于,可升發督脈之陽氣,它剛好利用的是木的伸展性。


四、主治項背痛


  有一句成語叫望其項背。雖然其意思是:“能夠望見別人的頸項和脊背,表示趕得上或比得上,望其項背它還有只能看到背影,看不清頭部的意思,也可以用來比喻可以企及他所達到的境界,但通常表示與“望”的對象有一定差距。”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項和背都位于人體的背部,后背為陽,胸腹為陰。項背的疼痛,多與受寒和長期疲勞有關,使得陽氣得不到升發,人就會變得萎靡不振。刺激后溪穴,其作用在于,利用其輸穴的火與木的特性(“輸主體重節痛”,也就是身體沉重、關節痛),利用八脈交匯于督脈的特點,可起到振奮陽氣的作用,經絡一通,氣血運行通暢,疼痛自然就會得到緩解。


  項背的疼痛緩解了,陽氣自然就可以上達到頭部,望其項背做到了,最后氣血上達頭部的目標也就好實現了。這也算是對望其項背成語的另一種注釋吧!


五、功效和主治


  【功效

  強化督脈陽氣


  【主治

  頭項強痛,目赤,耳聾,咽喉腫痛,腰背痛,癲狂癇,瘧疾,手指及肘臂攣痛


六、總結

  1、人體后部的氣血之溪

  2、八脈交匯穴,交督脈

  3、小腸經的輸穴,其性屬木

  4、主治項背痛


  這正是:望其項背有深意,督脈乃主陽氣立,萎靡不振何處解,后溪邊上靈法覓!


byb.cn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