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的故事133通天:鼻炎

【byb.cn 人體管道工】上回書,我們說到了足太陽膀胱經的第6穴承光,它是治療老花眼的要穴。今天,我們繼續沿膀胱經的循行路線前行,解讀第7穴通天,它是治療鼻炎的常用穴,咱們還是先來說文解字~~!

一、溝通天氣
通,通達也。
天,天部也。
通天,名意指膀胱經氣血由此上行天部。本穴氣血來自承光穴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后此水濕之氣所處為天之下部,與頭部的陽氣不在同一層次,經由本穴吸熱后才上行至與頭部陽氣相同的天部層次,故名通天。
【定位】:在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4寸,旁開1.5寸。



為什么稱之為溝通天氣呢?此天氣,非彼天氣。我們常說的天氣,是指自然界中的氣象變化,而在人體中的天氣,則指的是肺之氣(肺為五臟的最高點,也就是天部)。這可不是我說的,有據為證:《黃帝內經》生氣通天論篇三:“黃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陰陽。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臟十二節,皆通乎天氣。”
大家注意一下通天穴的位置,它位于人頭部的最頂端,離百會穴不遠。百會百會,有百脈朝會之說(即諸陽之會),也就是說,當一個站立的人,離天最近的地方就是頭頂,而通天穴則基本上和百會穴一樣,位于頭頂的最高處,與天最接近,故名。
我們搜索別有病網針灸穴位庫發現,以“通”命名的穴位,共涉及三條經絡的四個穴位:
在這四個“通”穴中,只有通天穴的通字,為動詞,即溝通、通達的意思,而其余的三穴的通字,皆為名詞,是通道的意思,從這個意義上說,通天穴既很獨特也很重要,這點我們在后面還會詳談。
在十四正經中共講361個穴位中,以“天”字命名的穴位共計16個,它們分別是:
肺經:天府
大腸經:天鼎
胃經:天樞
脾經:天溪
膽經:天沖
小腸經:天宗、天窗 、天容
膀胱經:通天、天柱
心包經:天池、天泉
三焦經:天井、天髎、天牖
任脈:天突
在這十二條正經+任督二脈中,除了心、肝、腎經和督脈沒有“天”字穴以外,其它十一條經脈都有,其中三焦、小腸經各3,心包、膀胱經2,其余的6條經絡各1個。
非常有意思的是,它們都有一個特點,凡是以“天”字命名的穴位,基本都處于人體的上焦和頭面部,只有一個穴例外,它就是胃經上非常非常重要的穴位-天樞穴。
另外,這16個穴位,只有標紅的通天穴的命名方式與其他穴不同,前面已經說了,“通”為動詞,溝通之意,所以通天穴是一個動名詞。而其他15個“天”穴,皆為名詞,這點希望大家在學習時注意。
二、治療鼻炎的常用穴
鼻炎有很多類型,不過都有一個特點,就是鼻塞,其中因受寒引起的鼻塞最常見。
前文已經說了,雖然人體的五臟十二節(指十二經絡)皆通于天氣,但有一臟是通天的主臟,這個臟器就是肺。我們可以一天不吃不喝,但絕不可能一分鐘不呼吸,而我們是通過哪個器官來呼吸的呢?外通于鼻,內通于肺。這就是中醫所說的肺開竅于鼻的緣故。
我們知道,肺在人體五臟中,極為重要,“肺為相傅之官,治節出焉”。啥意思呢?心為君主,肺為宰相,從這官職上就可以看出其重要性。
相傅:相,宰相,相當于總理;傅,師傅。這里是說明,肺的職能相當于宰相和師傅一樣,對人體進行管理,調理氣血。
治節:治,就是治理;節,就是竹節。也就是對有“節”的地方,進行治理,去疏布血液。什么意思呢?中醫認為肺朝百脈,肺管布血的。每天早上3-5點,肺都會將人體的氣血重新分布。因此,我們強調,男人的晨勃,就是在這個時間段發生的。如果一個人氣血充足,就會有“余糧”而產生晨勃。相反,如果人體無余糧,就只好先滿足內臟的需求了。
既然通天穴溝通的是天氣,你想想,如果此穴閉塞了,豈不是將我們的鼻子堵住了嗎?鼻塞也就因此產生了。因為通天穴在頭頂部,離天最近,因此,也最容易受到寒濕的侵襲,一旦我們頭部受寒,必然會導致關皮發緊,寒濕邪裹頭,內熱難散,引起頭痛、鼻塞等不適,此時刺激通天穴,有助于幫助我們打通與天氣的穴道,鼻塞狀況就此解除!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在天冷時要戴帽子的原因了。同時,很多光頭的人,因為缺少了頭發的保溫,也就最容易得鼻炎。
三、功效與主治
【功效】
清熱除濕
【主治】
頭痛,眩暈,鼻塞,鼻衄(鼻出血),鼻淵(鼻流濁涕)
四、總結
1、溝通天氣
2、治療鼻炎
這正是:頭頂一穴與天通,寒濕最易閉穴中,鼻炎各癥何處解,通天來把病邪沖!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8通評虛實論...04-0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7離合真邪論...03-31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6八正神明論...03-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5寶命全形論...03-1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4血氣形志篇...03-10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3宣明五氣之...03-03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2藏氣法時論...02-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1經脈別論之...02-17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