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報:養生專家張悟本神話調查

?
■記者觀察:誰來監管張悟本們?
?
記者在調查采訪時感受到,時下養生節目泛濫,老百姓想辨別真假很難,而真正在醫院供職的專家,也沒有及時地站出來澄清一些不實的說法。記者向一家著名的中醫醫院聯系采訪專家,希望能對有爭議的養生理論辨析時,得到的答復是專家都很忙,而且不屑于搭理這些養生專家,“他們并不嚴謹,太忽悠了。”雖然專家也很清楚這些節目中存在問題,但沒有權威的專家愿意站出來為普通百姓指點迷津。另一方面,記者在查詢張悟本的教育經歷時,學校的老師也表示,他們不會自查張悟本的說法是不是準確,“他是不是我們學校的跟我沒關系,我們不愿意參與到這些是是非非里去。”
?
近幾年來,中醫保健養生理論風生水起,造就了像張悟本、曲黎敏等一批專家。但是,也有曾經風靡一時的“神醫”,例如劉太醫、林光常等,后來露了馬腳,被來自民間的力量打倒。李里特教授認為,養生節目中也有幾分道理,但是不乏有人捕風捉影,不負責任地自己發揮,有的內容讓人哭笑不得。“他們是在戲說養生,不嚴謹,但越是戲說,老百姓就越喜聞樂見。”李教授說,應該有相關的部門來為做養生節目的專家把關。
?
張悟本·身份之謎,系針織三廠的退休職工
?
昔日同事:“張悟本在緯編車間維修設備,還是個班組的小頭頭,那時他經常和四大名醫之一施今墨的外孫祝肇剛(當時任廠醫)切磋。”
?
北醫大的學生?
?
在悟本堂網站上刊登的張悟本的簡介中,教育經歷為1981年,北京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學習。2000年,北京師范大學中醫藥專業學習。2004年,衛生部首批高級營養專家。張悟本自稱出身中醫世家,6歲起隨父學醫,臨床經驗二十余載。父親張寶楊是黨和國家領導人的保健醫。事實真的如此嗎?
?
記者首先向北京大學醫學部招生辦公室求證,工作人員也聽說過張悟本的名字,“好像不是北醫的。”負責學籍核查的馬老師表示,1981到1989年在臨床醫學系學習,“不可能,時間不對,沒那么長的學制。”馬老師說,臨床醫學系有研究生教育和成人教育,建議把張悟本的畢業證復印件帶來,“我們一看就知道。”雖然尚不能確定他是否北醫的學生,但可以確定張悟本肯定沒有在北師大中醫藥專業學習,“笑話,師范大學怎么會有中醫專業。”“中醫藥專業?沒聽說過。”北師大工作人員聽到記者查找中醫藥專業時感到疑惑。
?
高級專家還是醫生?
?
對于衛生部首批高級營養專家的頭銜,衛生部職業鑒定部門的工作人員表示,職稱現在都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來考評,衛生部不會給出專家評價。據了解,衛生部曾組織過一兩次營養師方面的考試,但考試只考了初級,“只能滿足就業的問題,根本到不了專家級別。”而對于張悟本之父張寶楊是否真是黨和國家領導人的保健醫,則無法考證。
?
張悟本坐堂是否有行醫資格呢?記者在衛生部執業醫師注冊信息查詢系統中并未找到張悟本的名字。不過,在采訪中記者發現,其對外稱呼叫飲食調理咨詢,且咨詢后給出的大多是用幾斤綠豆熬湯的食譜,并沒有給病人開藥方。如此一來,似乎回避了行醫資質問題。
?
在張悟本的經歷中有這樣一段表述:石景山衛生局于2003年邀其對全區社區進行中醫食療與養生講座,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幾年來石景山人均醫藥消費低于各區平均水平15%。石景山區衛生局工作人員在了解情況后答復,由于年代久遠,沒人記得當時請過張悟本。2003年發生“非典”,不太可能請專家進行全區講座,而且醫藥消費數據也不應由張悟本來發布。
?
上電視的張悟本退休了
?
那么張悟本聲名鵲起前在做什么?有人爆料,他原是北京針織三廠職工,該廠現已并入銅牛集團。昨天,記者致電銅牛集團,“上電視的那個張悟本?他已經退休,不是我們的職工了。”總機的人員答復。記者隨后向集團有關科室了解張悟本的情況,朱先生恰好在上世紀80年代與張悟本同在針織三廠工作。
?
據朱先生介紹,當時張悟本和很多年輕人一起練太極,老師就是張悟本的父親,“那時他還小,他父親比他有造詣。”朱先生回憶,張悟本那時就喜歡研究養生方面的知識,“他經常和四大名醫之一施今墨的外孫祝肇剛切磋。”祝肇剛當時是針織廠醫務室的醫生,如今祝肇剛也時常在養生節目中出現。而對于其父是黨和國家領導人保健醫的說法,朱先生表示不清楚。
?
朱先生記得,張悟本當時的工作是在緯編車間維修設備,還是個班組的小頭頭。大約在上世紀90年代末,因廠子推行“減人增效”,一批人員內退離開了針織廠。對于張悟本招牌式的綠豆食療理論,朱先生也不記得張悟本年輕時就形成了這種理論。
?
- [人物]虛擬養老 云端陪伴03-15
- [人物]許潤三:好心情勝過十劑良藥01-15
- [人物]老人測測血管年齡01-09
- [人物]于康:吃對食物不做軟胖子01-01
- [人物]陰虛 腎精就會往外跑09-23
- [人物]九旬老人每周堅持踢球06-13
- [人物]熱茶能讓身體更涼快09-25
- [人物]酸痛尋阿是09-13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