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人物>> 人物專訪之賈謙:中醫比西醫厲害多了

人物專訪之賈謙:中醫比西醫厲害多了

byb.cn
[人物] 作者 :BYB.cn 日期:2010-6-10 09:09

  【byb.cn】(摘自:新浪博客)近年來,中醫受到的最大指責是不科學,中醫被稱為“偽科學”。日前,科技部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員、國家中醫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組長賈謙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旗幟鮮明地表示,中醫是成熟的科學,是自然科學與文化的統一體。

?

  遼寧日報:那您覺得中醫是屬于自然科學范疇還是社會科學?

?

  賈謙:可以這樣理解,中醫是自然科學與文化的統一體,是中華文化最主要的載體,它是中國哲學的具體體現,有著自己的一套獨特的方法、理論體系。有些人把用 “分子”、“函數”、“化學成分”方法來認識世界作為“鑒定”是否科學的唯一標準,并套用在中醫身上,這本身就很偏頗,甚至是無知的表現。

?

  遼寧日報:您剛才提到中醫有著自己的一套獨特的方法、理論,您能不能給我們具體說說。

?

  賈謙:我認為中醫有三大特色,首先就是整體論,天、地、人是一個大整體,天人合一,人與自然是和諧的、統一的,五臟六腑是一個小整體,統一于人的整個系統。西醫治病是典型的對抗療法,即以疾病為核心,哪里有病治哪里,開刀,使用抗生素等。

?

  遼寧日報:好像西醫也有整體論?

?

  賈謙:西醫的整體論,類似于把人當成一架機器,哪個零件有問題就換哪個,再比如蛋白組學、系統生物學等,都屬于機械式、結合式或者說結構式的整體論,不同于中醫生成式的整體論。第二個特點就是辨證療法,中醫不講病,講“證”,八綱辨證、六經辨證等——“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就是說自己的身體衰弱了,陰陽不平衡了,所謂的病就侵襲而入,要治病就要恢復身體的陰陽平衡,有了正氣,身體內自發生成的對抗“邪”的力量就強大了,不管是什么樣的“邪”我自身強大了,就會有抵抗力、打勝仗。這是一種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思想。第三,中醫是理論醫學,西醫是實驗醫學,或老說在很大程序上是經驗醫學。

?

  遼寧日報:那中醫是理論醫學又該如何理解?

?

  賈謙:中醫是理論醫學,而且是成熟的、系統的、完整的理論醫學。什么叫理論醫學,就是用其理論可以解決各種臨床問題,可以解決西醫認為“新出現的疾病”,可用以回答“新出現的疾病”之原因,亦即依其理論可以預防治療各種疾病,可以使人健康長壽。

?

  中醫是理論醫學還體現在:它運用陰陽五行的準確含義完全能夠解釋中醫的各科學說,能夠說清楚中醫臟腑、經絡、氣血等理論是怎樣建立起來的,說清楚中醫的治療原則,說清楚病人發病及其痊愈的原因,隨時可用以指導臨床。既然按照中醫理論能夠應對各種疾病,不必先要經過種種實驗以取得經驗才能找到有效治療方法,為什么有人硬要把中醫說成是經驗醫學呢?!近現代一些科學文化“精英”說中醫是經驗醫學,目的還是想要把中醫擠到“不科學”的陰影中去。

?

  遼寧日報:在這個理論指導下什么病都能治?

?

  賈謙:按照中醫理論,幾千年來解決了中華民族遇到的各種疾病,包括近幾十年來遇到的現代醫學無法解決的或沒有很好療效的新出現的疾病,如SARS、艾滋病、“甲感”等等。比如,中醫治療艾滋病,是我們去艾滋病患者較多的地區的調研過程中親眼所見的,河南民間幾位非常普通的中醫大夫,用中藥治療艾滋病感染者、患者,效果很好。

?

  遼寧日報:您剛才說民間中醫用中藥治療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效果好,好到什么程度?既然提到治療,那么就詳細談談治療的問題,因為不管什么醫學,都是要救人的,咱老百姓“不看廣告(理論),就看療效”。您在調研中也好,還是研究中、親身經歷也好,給您感觸最深的中醫治病的例子是什么?

?

  賈謙:有很多。治艾滋病是一個,艾滋病患者經過治療后能吃、能睡、能勞動,活得很好。有人說那他體內還留有艾滋病病毒吧,那也不算好啊——這就是西醫的角度或標準了。對付細菌、病毒等病源微生物時,西醫只能采用直接對抗和殺滅的方法。問題是“殺艾病毒”的西藥研究了多年還是沒個影;二是其副作用很大,就像化療;三,用一種西藥攻擊病毒,病毒在受到攻擊的過程中必然產生抗藥性,所以,感覺總有殺不完的病毒,不得不研究毒性更大的新藥,讓人類窮于應付。

?

  再舉個大家都經歷過和 “恐懼”過的病例吧,SARS。西醫用抗生素去殺滅冠狀病毒,不行就用激素,結果不僅沒能殺滅病毒,而且用激素無區別、無條件地調動體內抗病機能,造成嚴重的難以治愈的后遺癥——股骨頭壞死;中醫則不管什么病毒不病毒,考慮的是天地運化對人產生的影響。顧植山教授說:“庚辰年(2001年)剛柔失守產生的‘燥’和‘熱’是伏氣;癸未年(2003年)的‘寒’和‘濕’則是時氣,由疫毒時氣引動伏氣,燥、熱郁于內,寒、濕淫于外”,導致SARS。中醫有針對性地用藥改變人體燥熱的內環境,不僅成功地防治了人們談虎色變的SARS,而且沒有任何后遺癥。事實證明,中醫的推斷是正確的,一到小滿,客氣轉為厥陰風木,風能克濕,大自然改變了人體的內環境,SARS就過去了。

?

  遼寧日報:有人說中醫治病一個大夫一個方子,要么就是今天去一個方子,明天去又是一個方子,或者同樣是胃病,兩個患者用的方子就不一樣,由此認為中醫不科學,不規范?

?

  賈謙:這樣理解的人正說明他對中醫藥缺乏了解。中醫講因人(患者)、因地、因時的不同辨證治療。舉個例子好理解一些。 1956年在河北石家莊地區發生乙腦流行,中醫用“白虎湯”來治療,效果很好,這對整個醫學界震動很大。次年,北京、唐山地區又出現乙型腦炎流行,但再用 “白虎湯”就不靈了,著名中醫大家蒲輔周老先生根據五運六氣指出,石家莊與北京的乙腦雖同在暑季,但頭年石家莊久晴無雨,乙腦患者偏熱,屬暑溫,用白虎湯清熱潤燥,故見奏捷;而北京當時雨水較多,天氣濕熱,患者偏濕,屬濕溫。倘不加辨別,而沿用清涼苦寒藥物,就會出現濕遏熱伏,不僅高燒不退,反會加重病情。蒲老建議,增加一味燥濕藥——蒼術,立竿見影,不少危重病人轉危為安,死亡率由30%一下子降到10%以下,一場可怕的病疫又得到遏止。蒲老一人治了167名乙腦患者,用了98個處方,沒有一人死亡,這就是高水平的辨證論治,這正是中醫的特色和優勢,不像西醫那樣,但凡感冒都用同一種藥。

?

  遼寧日報:中醫的養生和針灸越來越為世人重視和認可,但在治療方面,有人認為中醫只能治慢性病,對急癥治的不多,很少見到急診中有中醫醫生,中醫對急診到底有無辦法?

?

  賈謙:一些人總認為中醫是“慢郎中”,其實中醫擅長于治療急性病。中醫就是在與急癥斗爭中發展起來的。董建華教授說過:“我國歷史上的名醫都是治療急癥的能手。近年來由于種種原因,中醫治療急癥受到了影響,給人造成一種錯覺、誤會,好像中醫只能治慢性病。其實,中醫在治療流行性出血熱、急性肺炎、急性腎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心肌梗塞、急性胰腺炎、乙型腦炎、外感高熱等急重癥方面,都已取得了相當好的效果。 ”我們在調研中發現民間善治急癥的大有人在。中醫還對所謂外感熱病特別有效,即西醫說的病毒性傳染病,如SARS、艾滋病、 “禽流感”等。迄今為止,現代醫學對此沒有有效療法。西醫要殺滅病毒,苦于沒有找到合適藥物;中醫從來不主張殺滅病毒,主張調動人的自我康復能力,與之和平共處。中醫從來不怕病毒,也無需弄清病毒是什么樣子,只需扶正祛邪而已。這是中醫的優勢。

?

  遼寧日報:聽您這這么一講,感覺中醫還是有優勢的,我們作為中國人還是應該多了解,有一個全面、正確的認識,增加對中醫、中華文化的自信心?

?

  賈 謙:是的,與發展僅二百年的現代醫學及其所出現的諸多弊病相比,中醫藥學有極大的優勢,辯證論治、上醫治未病等都表明中醫藥學代表了未來醫學的發展方向。中醫藥學與現代醫學是相互補充而又不能相互取代的人類兩大醫療保健體系。在我國,應該建立中醫為主,中西醫并重的醫療保健體系。

?

  作為華夏子孫、龍的傳人,首先要尊重我們的歷史,要對中華文化以及中華文化的主要載體——中醫藥學擁有自信心,在全面繼承的基礎上自主發展中醫藥學是每個中國人的責任,更是中醫藥主管部門的責任。德國慕尼黑大學波克特教授20多年前就指出:“中醫藥在中國至今沒有受到文化上的虔誠對待,沒有確定其科學傳統地位而進行認識論的研究和合理的科學探討,沒有從對人類的福利出發給予人道主義的關注,所受到的是教條式的輕視和文化摧殘。這樣做的不是外人,而是中國的醫務人員。他們不承認在中國本土上的寶藏,為了追求時髦,用西方的術語胡亂消滅和模糊中醫的信息。”

?

搜索